最全面解读小孩子打人的行为
妈妈网_wr3azr
2岁2个月12天 · 来自中山市
2016年1月
文章出自“金桔树华德福儿童之家”
作者:小岳老师
   
    孩子打人,我想这应该是一个大家都比较感兴趣的话题,对于孩子打人的现象,我想不同年龄段的孩子有不同的原因,我们应对的方式也不一样,我想把我目前为止积累的一部分情况和大家分享一下:
    一般孩子打人有以下几种不同的情况:
     第一种情况:大人的情绪反应强化而成
    第二种情况:孩子自身的发展需要没有得到支持
    第三种情况:发泄情绪和攻击(6岁以上居多,六岁以下也有,但是偏少)

我们分别来看一下:
打人的第一种情况:大人的情绪反应强化而成
1、试探友谊
    这种情况三岁以下的孩子多有发生。因为小孩儿在这个年龄段语言还没有发展到相当成熟的阶段,当他们看到认识或不认识的同伴和朋友时,动作总是来的比较快,所以可能会拍对方一下,表示我正在和你打招呼,但是大人往往会将这种情况误解成“打”,于是可能会表现的比较紧张,大人一紧张,孩子就乱了,就会很关注自己刚才的动作,可能还会伸手再拍一下……被拍的孩子呢,可能当时也没什么,如果他家的大人也很紧张,他就会觉得发生了不安全的事情,可能会产生害怕的情绪。这些对孩子的成长都是比较有影响的。当然,有的大人也会处理的比较好,他们会对拍人的孩子说:“你喜欢弟弟(妹妹)吗?如果你喜欢他,可以拉拉他的手(摸摸她的脸蛋儿)(把你的饼干分享给他)。这些都是帮助孩子建立友谊的正向的方式。
0个字符 评论
按热度
评论 ( 5 )
妈妈网_etm3or
2016年3月
举报 回复(0) 点赞(0)
我家的至女就是你说的这种情况。现在打她还会反抗,她才五六岁
妈妈网_wr3azr
2016年1月
举报 回复(0) 点赞(0)
就是将孩子打人的手抓住,他一定会拼命用力的希望能够打到要打的人,我们一定要平静的抓着他的手,注意帮助者不要比他更用力,我们的力量只是保持不让他的手落下来,造成对别人和他自己的伤害就可以了,尽量保持在一个地方,不要来回动。这样几分钟后,我们会发现那些负面能量从孩子的手指慢慢退回到身体中,可能会流向其它的地方,比如孩子会选择用脚踢我们,或是朝我们吐口水……所以我们要保持高度的警觉,尽量不要让他踢到或是吐到……然后这些负面能量就有可能转化成负面的情绪,这时孩子可能大喊、大哭、大叫了……孩子哭喊的时间是和他积压的负面能量的多少成正比的。随着他的负面能量逐渐被发泄出来,我们会感觉到他的手放松了,整个儿身体也有放松的感觉,这时我们就可以把手松开了。所以陪着孩子哭完是一件特别重要的事。哭完以后如果你问他:“好了吗?我们去和面吧。”他可能会很愿意。如果他不愿意,我们成人也可以离开了,留下的事情孩子可以自己调整和处理。  另外,我们也可以讲有疗愈性的故事给这样的孩子们。  当然,孩子们最需要的是父母给他们的足够多的爱,这是一个孩子精神生命和物质生命的根基,这样的爱将陪伴他们走过漫长的人生,决定他们的生命质量和状态。因为一个缺失爱的人是很难幸福快乐的。爸爸妈妈们,为了给孩子更好的人生,去学习和给予爱吧,孩子们真的很快就长大了,请珍惜能真正和孩子朝夕相处的时间吧!
妈妈网_wr3azr
2016年1月
举报 回复(0) 点赞(0)
3、故事疗愈  我的故事时间里曾经为一个孩子特别安排了芭芭拉老师《故事知道怎么办》里的一个故事,《横冲直撞的小螃蟹》,两个星期的时间,所有的孩子几乎是一天一个变化。打人的孩子从故事里看到了破坏给整个环境带来了什么,其中校长组织讨论帮助小螃蟹的环节还让其它的孩子得到了帮助同伴和想办法解决问题的启示,两个方向同时转变,效果实在是令我感到惊讶。打人的第三种情况:发泄情绪和攻击(6岁以上居多,六岁以下也有,但是偏少)1、缺失爱  还有一种孩子打人,的确是在发泄负面情绪。这样强硬的行为背后往往藏着一颗比较脆弱的心。那颗心可能受伤了,也许是长期被父母忽略,也许自己认为需要的东西没有得到,也许某些行为没有被理解,也许碰到了不公平的事情……这样的情况大都发生在年龄较大的孩子身上。2、模仿成人的行为  如果一个孩子,家庭成员是有攻击行为的,很可能就会被孩子模仿和吸收。比如父亲或是母亲喜欢动手打人,那么这个孩子长大后有可能也会选择用武力去解决问题。那么武力过后呢?带来的是什么?我想是值得深思的。每个人都是一个完整的个体,都有独立的思想和权力,如果你不懂得尊重这些,而是只会使用武力去降低别人的自尊,我想你可能会得到反击,也有可能会带来更为严重的后果。  如果你遇到了上面的情况,最直接的办法是倾听孩子,与他共情。
妈妈网_wr3azr
2016年1月
举报 回复(0) 点赞(0)
2、太过自由,没有原则  除上述情况,另外还有一些就是小孩儿所有的行为都是被支持的。孩子从大人那里得到的信息是,他做什么都可以,成长没有方向和引领,生活的边界极其不清晰,那么孩子就会不停的探知边界,因此经常重复自己破坏性的行为,比如打人、踢人、咬人、抓人、故意打断别人的工作等。因为他希望环境可以帮助他知道什么事情是不可以做的。  以上两种打人的情况如果出现在华德福幼儿园的班级里,孩子们是这样被对待的:1.重塑孩子身边的环境  如果有个孩子不断的发生打人的事情,老师会用纱布把孩子的小手包好,告诉孩子:“小孩儿的手不打人。小孩儿的手是用来搭积木、做手工、给娃娃穿衣服的。”踢人,抓人都使用同样的方法。2、  扮成更有力量的化身,来倾听  在一个教室里,一个叫明明的孩子被另一个叫乐乐的孩子打哭了,老师就会拿着一个仙女娃娃来到明明面前,假装仙女在说话:“我看到你哭了?可不可以告诉我为什么发生了什么事?”被打的孩子就会说:“乐乐打我了!”仙女就会说:“哦,那你想不想让他知道这件事?”如果明明说想,老师就可以走到乐乐身边,同样假装仙女:“对不起,我要告诉你一件事情,你的同伴明明哭的很伤心,你想不想去抱抱他?”打人的孩子通常是愿意抱一抱被打的孩子的,因为这是一个特别美好和圆满的结果。
妈妈网_wr3azr
2016年1月
举报 回复(0) 点赞(0)
2、引起关注  孩子对大人的态度是非常敏感的,比如某一天,有一个孩子无意间或是语言表达不清楚一时着急就用手拍了爸爸一下,这时如果妈妈觉得很好玩,就表现的很开心,特别支持这种行为;或是很愤怒,不支持这种行为。而不管是妈妈的哪一种态度,都会送给这个孩子重复这个动作的理由。这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孩子的行为被强化了。其实孩子偶尔一次出现这样的事情,父母可以正常接受。如果比较多次出现,无论是对父母还是同伴儿,就用手把孩子将要落下来的手挡住,带她去做别的事情就可以了。打人的第二种情况:孩子自身的发展需要没有得到支持1、限制孩子的发展  一个婴儿吃手,被大人将手从嘴里拿出来,理由是手上有细菌;一个正在探知空间的孩子在家里拉抽屉,翻东西,被大人制止,理由是不可以把房间搞乱;孩子会走了仍然被抱在怀里,理由是到处跑我追不上还会把衣服弄脏,或是我舍不得把他放在地上,就是想要抱着她……是的,大人们永远都有特别充分的理由,可孩子们呢?他们的发展被压抑了,对他们来说是非常难以接受的,他们必须反抗来给自己争取做为人的发展自己的权利(在没有变乖之前)。如果他变乖了,遇到放松的环境,他会出现太过自由的修复过程,就是下面的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