哇塞,竟然有这种事
妈妈网_a0wj12
1岁11个月整 · 来自辽源市
2017年5月
  本帖会连续更新,希望可以有更多的人可以从中获得启发,O(∩_∩)O ,如果有不足之处,多多批评指正哦。

  现实中,有不少的家长的一些“不可以”,被自己当成理所当然,把它当成让孩子茁壮成长的制胜法宝。细想后,不知道您是否意识到很多时候都是为了禁止而禁止,不仅没什么道理意义,难以起到什么实在的作用,而这些“不可以”枕的能够经过时间的考验,且不会引发不良的后果?

  美国医学博士、国际沟通分析协会会长鲍伯·高登和玛丽·高登夫妇指出:受到这些禁止令强烈影响的人,容易写出负面的人生脚本。他们总结了具有代表性的禁止令,您可以一边阅读,一边思考是否也曾这样做过。

  1、不可以做任何事情

  这个禁止令容易发生在父母管教严格、过度保护、过分注意细节的家庭。

  “不可以和这个孩子玩,他太调皮了”

  “不可以看电视会影响视力”

  。。。

  像这种什么都要规范各种行动,很容易让孩子养成“什么都不要做比较好”的禁止令。

  长得成人后,很可能缺乏积极性,容易顺从别人的意见,没有自己的思考和行动的习惯。职场上,等待指令型的员工,可能就是受到这种禁止令的影响。如果主管还是前辈不指导很可能都不知道要做什么。

  2、不可以做自己

  “本来想要女孩子的……”

  “生男孩长大后就会有各种负担啊……”

  像这样子经常被父母否定性格或人格,很容易变得缺乏自信,在社交上,难免遇到障碍,同时很容易受到外在评价、常识、社会氛围所左右。

  3、不可以长大

  “父母什么都会帮你做好的”。

  这种禁止令容易出现在被过度保护、宠溺的孩子身上。这个禁止令会让人觉得“永远都当个孩子,什么都不会做比较好”。所谓的“恋母情结”就是这种情形。

  长大成人后还无法脱离“不可以长大”的禁止令的人,最近是越来越多。由父母代替孩子参加联谊、帮孩子决定结婚对象的状况,也时有所闻。

  4、不可以有情感

  跌倒了,因为疼痛忍不住哭泣,却被父母责骂:“不可以哭!”,被迫要忍住。

  因长期处在这样的环境里,无法坦率表达自己的需求很情感的人,导致很可能变得对事物都莫不关心,对人也变得冷漠,从而有事不关己高高挂起的心态。

  5、不可以思考

  “不要跟我顶嘴!”、“你再说一句试试!”

  不少父母会这样威吓孩子。 这个禁止令会让人放弃思考,无法进行逻辑思考、冷静判断。盲目迷信、相信卜卦算命的人,可能就是受到“不要思考”禁止令的支配。

  6、不可以靠近

  “我现在很忙,等一下再说!”

  父母总是这么说,很少有机会可以亲近父母,被迫跟双亲保持距离的人,久而久之,代沟加深。父母做的,孩子不愿去理解,孩子的想法做法,父母觉得难以理解。

  7、不可以成功

  孩子做得好的时候没有得到肯定和赞美,反而失败了才安慰和孤立。父母对孩子的成功毫不关心,只有失败的时候才能得到父母的关心,孩子就会被灌输“不可以成功”的想法。

  此外,有些父母叹着气说:“这孩子每次在关键时刻就出问题,真不知道如何是好”。这样容易让孩子抱有是个“自己是个无法成功的人”的心态。

  8、不可以重要

  当孩子取得好成绩时,被老师称赞,然而当孩子高兴地告诉父母时,父母冷淡回答,“嗯”,反应冷淡,长久下来孩子会因为没有得到认同而备受打击,觉得“自己不可以成为重要的人”。踏入社会后,会安于现状,讨厌负责任,一旦当上管理层后往往无法发挥实力。当有机会升迁时,宁愿错过机会,不愿去努力。

  事事干预孩子的后果,只会是束缚了孩子的成长,破坏了孩子的人生。如果您是上面这样的家长,从这一刻起慢慢修正上述行为吧,努力给孩子营造一个自由愉悦的环境,让TA蓬勃成长吧。

  每个孩子都有成为优秀人的潜质,是父母日常不同的教育,赋予了孩子不一样的人生。这是我从《俗物与天才》中获得最深的感触。

  孩子从出生开始,多少的父母担心着他们的未来,担心着他们的教育,担心着他们的成长。在这个多元化的社会,尤其是竞争力这块,父母都不想让自己的孩子输在同一起跑线上,于是,如何教育让孩子成长变得格外重要。

  正确科学的教育,天资普通的孩子将来也能耀眼一方,错误狭隘的教育,再聪明的孩子也能沦为庸才。

  作为父母,我们的关注点都集中在如何使孩子成功这类话题,往往忽略它的对立面;家长带着孩子一门心思向成功终点奔跑,却常常忘了反思自己的行为。

  没有父母是天生的精算师,太多不可预测的事情随时会发生。在通向成功的路途上,我们都会犯错,会栽跟头,如果只是追求速度,一心往前奔,那么一旦有环节出错,还不及时修正止损,就有可能前功尽弃。

  可以预见的是,就算你的孩子没有输在起跑线上,你的错误行为也会把孩子拉回起点,甚至南辕北辙,与成功渐行渐远。今天,我们就来看看,父母哪些不正确的养育方法,会拉孩子后腿,认真对照下,有则改之,无则加勉。

  01、只说不做,思想和行为不一致

  有个词语叫“严于律己,宽以待人”,意思是对自己要求严格,待别人则很宽厚。这自然是很美好的品质,如果用到养育孩子的过程中,也没什么毛病。但有意思的是,我们的很多父母,常常是“严于律娃,宽以待己”。

  他们最擅长打亲情牌,我做这做那全都是为你好,我为你可是操碎了心:不让你别玩手机,是为了你的眼睛着想,不让你看电视,是怕影响你写作业,让你多读书,是为了你能开阔眼界,让你好好学习,是为了将来能找到好工作......现实情况是,不让娃玩手机,自己狂刷手机,不让娃看电视,自己看不停,让娃多读书,自己从不读书,让娃好好学习,自己不思进取......

  只说不做,纸上谈兵,孩子长大一点明白你的套路后,他也会跟着有样学样,你肯定不希望,自己的孩子是“语言的巨人,行动的矮子”吧,那一定要小心自己的行为,记住身教重于言传,说一千遍,不如亲身示范一遍来得有效果。

  02、把自己的意志强加给孩子

  这类父母通常会比较强势,对孩子成才的渴望远远大于对孩子情感的呵护。在这种氛围下成长起来的孩子,内心压抑敏感,无形中失去很多童真和快乐。

  不过这种父母的私心和欲望具有极强的隐蔽性,表面来看,他们确实为孩子做了很多,每天都有打鸡血的热情和拼劲,为孩子的成才费尽心思,“看起来很励志”的背后,也以孩子不快乐,不自由,没主见,活得累为沉重代价。

  孩子不是你的私人木偶,他有血有肉,人格独立,你为他设计好的路,他能走多远呢?不要把自己的意志强加给孩子,他有自己的路要走,最好的爱是默默注视,适时放手。

  03、不让孩子经历任何风险

  温室里的花朵,最容易被风雨摧残,时时都在父母庇护下长大的孩子,最容易被困难压倒。有的父母为了不让孩子受一点委屈,受一点罪,什么都提前准备好,早早的筑起一个坚固温暖的小窝,每天给他供应充足的阳光雨露,不让花花绿绿的外界干扰他。

  过度的保护等于切断了孩子以后自力更生的道路,当别的孩子脱离父母的怀抱,准备去社会舞台大展宏图的时候,你的孩子还什么都不会,这种看得见的反差只会令他一蹶不振。

  张爱玲在《非走不可的弯路》里说:在人生的路上,有一条路每一个人非走不可,那就是年轻时候的弯路。不摔跟头,不碰壁,不碰个头破血流,怎能炼出钢筋铁骨,怎能长大呢?

  04、唯成绩论,只看重结果

  在这个多元化发展的时代,个人的成长也有多种可能性。但无论思想怎么进步,高考制度依然存在,父母对考分的执念消散不去。

  我注意到这样一种现象,有很多父母,在陪孩子领期末成绩单时,脸上都会写满焦虑,如果孩子考得好,那张焦虑的脸就舒展开来,如果考得不好,焦虑会转化为深深的失望。他们不会关心孩子现在情绪如何,最近学的怎么样,在他们心里,成绩就是一切的说明。

  考分固然重要,但父母面对孩子成绩正确的态度更重要。孩子未来成功与否,不仅拼的是自身实力,也拼的是家长的整体素质。

  05、娇惯纵容,对于孩子的错误避重就轻

  娇纵孩子已是老生常谈的话题,由于从小溺爱,长大以后成为歪瓜裂枣的也大有人在。就算有那么多的前车之鉴,无限度纵容孩子的家长依然不以为意。

  你的娇惯纵容,也许当时会掩盖一些不美好的景象,可是时间不留情,当你一次次为孩子的错误买单,一次次救他于自己闯的祸,制造的麻烦时,等他羽翼丰满,根本意识不到自己的错误,更不知道闯祸的成本,那么到他步入社会,他的处境会很危险。

  社会不是你家,别人不是你妈,家人可以无限包容你,社会可不会。如若父母还是无原则娇惯,小心你精心伺候的小皇帝,长大变成可怕的大恶魔。

  06、以孩子为中心,放弃自我修炼

  有的妈妈为了给孩子全天候的爱,放弃自己的工作社交,以孩子为圆心,360度的昼夜旋转。

  其实为了给孩子更多的陪伴,选择做个全职妈妈无可指摘。但如果做一个把日子过得枯燥乏味,毫无趣味可言的全职妈妈,总有一天会成为牢骚满腹的怨妇妈妈。

  很多全职妈妈离开工作,回到家庭生活中来,也一样能把日子经营的风生水起,她们把对工作的热情,转移到平淡的日子里,不断修炼自己,不断学习进步,也给孩子做出了积极的示范。

  以上的这六件事,具有很深的潜伏性,杀伤力也极大。不过因为表面“看起来很美”,引不起父母的重视,而且每一件事都打着“为孩子好”的招牌,让我们容易放松警惕。

  在通向成功的道路上,沿途曲折坎坷,如果走错了,不要着急,适时调整,及时反思,不要等到无路可走的时候,才心生悔意,到时恐怕亡羊补牢,为时已晚。
0个字符 评论
按热度
评论 ( 0 )

快来发表你的的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