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国际学校的孩子都是这样的,简直是耿直boy大集合啊
妈妈网_arvaro
3岁以上 · 来自广州市
2017年5月

上一周我们全家都来了一次新体验——接待学校安排的,来自罗马尼亚某国际学校的垒球运动队的学生,两名!





关于这个接待任务我先解释一下。凡是加入了学校CEESA的学生,也就是体育俱乐部吧(大概意思)都有机会去欧洲不同国家的兄弟学校参加校际的比赛,同样,别人也会来布达佩斯兄弟学校参加比赛。


出去参加比赛的费用,当然是学生自己出的。外国人最提倡互相帮助传递友谊的精神,所以学校都会发通知给兄弟学校的学生家长,要求(留意了,是要求,不是希望)你对准备来的学生进行接待任务。


无论你的家里是满员爆棚,房子不够大,人口众多床不够,这些统统不是不接待的理由,学校会告诉你,我有气垫床免费提供给你们,孩子们睡客厅可以,睡厨房可以,只要你提供住宿和餐饮就可以,还一次来俩!这个硬性任务是一年一次!


接到任务时我曾经激动过一阵子,想着入乡随俗嘛,来到人家地方了,有这样的机会也挺有趣的。一家子筹划了好久,到时该做些什么好吃的,该怎么接待,反正就是热情洋溢,随时配合好学校工作的样子了。


但通常是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 这四天三晚的相处中,也让我们静下来思考和回味的地方。





提出要求 直截了当

来我们家的是两位“小”姑娘,一位13岁,来自法国;一位是14岁的,来自土耳其。

刚到家,把东西放好,两个孩子就提出要求了,想去逛街,买护肤品。我当时是比较惊讶的,是他们提出要求时很直接,就是问:我们想去逛街买护肤品,如果你不累,可以带我们去吗?这个问句你是完全没有拒绝的理由,但听起来又会觉得哪里不对劲。


后来我想,感觉不对劲的原因在于,自古以来我们都认为小孩向大人提出要求,都应该是谦卑的态度,比如——妈妈我可不可以……;阿姨,我想什么什么,可以吗?先征求,等答案,再看结果。如果对方说,哦,我没有时间哦。那么我们的教育就是——没有关系。对吧?这是我们的教育。


而她们没有,她们也在提问也在咨询我的意见,但同时更加明确告诉我——我们确实想去。我没法拒绝,因为人家已经表明了态度,而且,那会我还不太累,实际上,我是乐意的。


后来,我和孩子就这个问题讨论了一下。她说,其实我觉得他们这样挺好的,起码可以直接表达自己需要什么。我觉得中国的孩子太没有主见了,就连简单的要求都不敢直接提出来。


为此,我陷入了思考。


她们父母没教他们不要和陌生人说话

那位13岁,来自法国的小姑娘叫JOY,现在在罗马尼亚美国国际学校读书,曾经随父母在香港呆了6年,我怀疑她能听懂粤语。


另一位14岁的蒂芬妮,来自土耳其,但实际上在罗马尼亚出生,她说父母很早就在罗马尼亚工作,爸爸是在一家国际公司工作,该公司主要做塑料制品,她和弟弟与JOY是同一个学校(插播一句,该私立学校真的是贵价学校,他们家还俩。)后来聊天才知道,人家读书不用自己掏钱,是公司埋单,好吧。还未惊叹完,蒂芬妮告诉我们说,JOY才是完全免费读书的。因为她父亲是类似驻罗马尼亚的官员。


第一天就能打听出这么多事儿,全凭自己敏锐的职业习惯,同样也说明,外国的孩子确实比较简单,你问啥,她回答啥,不遮不掩,几乎连自己家底都说出来了,包括多少兄弟姐妹,自己小时候在哪里生活,后来又搬到哪里,爸爸做什么的,妈妈做什么的,家里住在罗马尼亚哪里……相比咱们对孩子的教育,肯定就是,不要和陌生人说太多!最好问啥都说不知道!







“我们不喜欢吃”,伤了我的心


根据学校老师要求——请你对待来你家的孩子,如同对待你的孩子一样,你的孩子吃什么,喝什么,请同样来供应给他们。我们认真看待。


按照我的孩子的饮食口味,我们准备了蒸馒头、水煮蛋、甜薄饼、牛奶、果汁……作为丰盛的早餐。其实平日里,我们早餐没有那么多品种,主要考虑孩子多了,又做运动,需要吃饱一点,晨起就准备了。(所以说到这里,我真的不得不批评一下自己中国人的矫情了。中国人就是太好这口了,客气,作!是的我承认我们作,为的就是要留好印象嘛。)



面对着一桌子食物,两个孩子有礼貌说谢谢,然后看着他们满脸的惆怅,桌上的食物看来他们不喜欢。于是赶紧让孩子和她们沟通。原来,蒂芬妮是穆斯林的,不吃猪肉,所以香肠馒头不吃,那吃鸡蛋、甜薄饼?恩,我在做运动,有热量控制。那吃没有香肠的馒头?然后蒂芬妮把香肠取出,艰难地啃着馒头……




JOY说,我不喝牛奶!那喝果汁,NO,摇头,有啥可以吃呢?她勉为其难地拿了一只水煮蛋……


最后,两个孩子一个吃了一个没有香肠的馒头,一个吃了一只水煮蛋,两人都是喝了一杯冷水,就说OK了。我们家的孩子,吃了馒头、鸡蛋、甜薄饼还喝了牛奶,饱饱地和她们一起上学。不知情的人,要看到了,还真的以为我们虐待别人家孩子了。


代表老一辈的老妈说,这个西方的教育真的不行,说不吃,就不吃,哪有这样的道理。我们中国人教育的孩子 ,就是懂礼貌 ,懂礼数!即使不喜欢吃,看到别人为自己精心准备的,也是会吃一点的,而且中国孩子还不怎么挑吃,即使不爱吃,到真的没吃的,还不是一样要吃,谁不怕饿肚子啊。,国孩子太有性格了!你们一大堆人移民到国外,让小小孩子接受西方的自由教育,你看,到最后就是变成自由了,一点体恤都没有。不行!不行!


看着老妈激动的样子我笑了,我挺能理解老人家的心理的,实话说,作为一名从小接受传统教育的中国人,我也觉得这国外孩子的性格太直接了,你说这是好吧,貌似也好,起码不造作;你说不好吧,也是,伤人心,没有顾忌别人感受。但后来我想,这感受不就是咱们过于作,而导致的吗?所谓NO ZUO NO DIE,不就是因为我们太过在意某些评价——比如会不会他们觉得我们不够热情啊,会不会觉得我们招呼不周啊,因为有这些在意了,所以我们有了期待——希望我们这样做,他们会说好;希望我们这样做,他们会觉得感动……但实际上,根本不需要。



0个字符 评论
按热度
评论 ( 10 )
妈妈网_c9d0cr
2017年5月
举报 回复(1) 点赞(0)
看着宝妈的叙述,确实感受到了不同某些方面的差异还是挺大的。对于国外的教育模式还是挺好奇的

我会认真滴陆续更新??

2017年8月
二胎妈6
2017年5月
举报 回复(0) 点赞(0)
赞一个
妈网早教官
2017年5月
举报 回复(0) 点赞(0)
说好的耿直boy,变成了两个耿直girl,哈哈,看起来凌乱的同居生活,其实也很有趣啊,毕竟反差越大,才越会让人反思啊
寸人羽
2017年5月
举报 回复(0) 点赞(0)
赞一个
妈妈网_arvaro
2017年5月
举报 回复(0) 点赞(0)
当然,如何去表达自己的不喜欢,而让对方不觉得尴尬和无趣,这就是另外一个话题了。“谢谢”常常挂嘴边“Thankyouverymuch”是我听得最多的话。以前曾经写过一篇文章,关于感谢的话题,也有谈及到,中国的孩子极少对自己父母或长辈的付出说谢谢,但在西方却不这样。无论是夫妻之间、子女与父母之间还是对长辈老师之间,只要对方为自己付出了,他们都会真诚地说谢谢。所以当我们摆好一桌饭菜,两个小姑娘坐下来,真诚地说谢谢时;当我把他们送到学校,和孩子一同下车时;当我去接他们回家时……他们都会真诚地对我说“Thankyouverymuch”,听起来让人听窝心,但也有点不习惯。因为实话说,一直以来都是这样孩子到了说再见离开、饭菜做好大家说声吃饭了,开吃;貌似都是顺理成章地事情,中国人除了不善于表达“我爱你”、更鲜有地说“谢谢你”。会不会因为少了对对方感谢的表达,有时会让我们的下一代觉得一切的付出都是理所当然呢?那天我对孩子说,听到你的同学说谢谢我挺感动的,起码我知道他们认可了我付出。孩子沉默不语。第二天上学,车到学校门口,她下车时忽然说:妈咪,谢谢啦。我忽然觉得自己满身光环,立马觉得自己就是伟大的母亲,再苦再累也值得。而那天回家,我也对为我们做早饭的母亲说谢谢了,她竟然脸带微红地笑着说,有啥谢的,谢不谢都得做的啦!(但我知道实际上她是很开心的)四天三夜的同居一室,也许两个姑娘曾经给我们带来了纠结、尴尬和毫无头绪的抓狂,但,也从她们身上发现了我们缺失的一些东西。我承认如果未来让孩子回归国内,单纯的西方教育也有它不完善的一面,比如中国人最讲究的人情世故;但也正是她们让我们意识到,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想法其实也很重要。PS:最后分享一下我们最终如何让两个姑娘吃得快乐开心的?没错,根据曾经接待的家长的提议,我们最后弄了蔬菜、水果餐、西式煎蛋,没想到他们吃得津津有味。所以总结一句:不是外国孩子难养,是咱们想得太多。人家要求也不算高嘛!
妈妈网_arvaro
2017年5月
举报 回复(0) 点赞(0)
现在回想,虽然两个孩子着实让我们尴尬了一下,但说实话,这不也是人家简单、直接而已嘛。中国人也许喜欢讲客气话,明明不喜欢就说喜欢,明明不爱吃,就说还行不错,总是做些委屈自己的事情,不真实,所以为啥我们总说,做人很辛苦,因为都没有自己的个性和主见了,很多时我们都在随波逐流。而这两小孩子,正具有了我们所没有的特质,所以才显得另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