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连让孩子说“不 ”的权利都不给,还谈什么防性侵?
妈妈网_arvaro
3岁以上 · 来自广州市
2017年9月
    我是K妈,资深媒体人,亲子书作家,现定居欧洲匈牙利。欢迎关注公众号 “k妈在欧洲”
  新闻背景——



  8月28日《广州日报》报道了一篇女童被性侵的文章。

  这是8月以来我看到的第三篇关于儿童被性侵的报道,此前还有今年8月16日在重庆某医院内一名女童被她的姑父猥亵、8月12日在南京南站候车室内一位不满10岁的女孩被他18岁的哥哥猥亵……




  一连串关于儿童性侵的话题似乎又被重新搬上台面。

  一组数据——(数据资料来自网络)

  根据“女童保护”网络监控数据的不完全统计,2013至2015三年间,全国各地被媒体曝光的性侵儿童案共968起。其中,受害儿童超过1790人,这一数据尚不包括表述为“多名儿童”等概数的情况。

  中国少年儿童文化艺术基金会女童保护基金发布的数据显示,仅仅在2016年一年中,媒体公开报道的14岁以下儿童性侵案件为433起,平均每天曝光1.21起,相比较2015同比增长了27.35%,其中女童比例为92.42%。

  现实是,儿童性侵被报道出来的只是少数,还有诸多主客观因素造成大部分性侵儿童案难以被公开。著名犯罪心理学专家、中国人民公安大学教授王大伟表示,性侵害案件,尤其是针对中小学生的性侵害,其隐案比例是1:7。也就是说,一起性侵儿童新闻的曝光,或许意味着7起案件已然发生。




  可怕的“熟人”

  纵观全世界,儿童被性侵的案件在每个国家每天都有发生,性侵儿童案也日益成为备受社会关注的高频词。更让人担忧的是,在这类而通过性侵案件里,“熟人”作案占据了大部分比例。

  有资料显示,在去年公开报道的433起性侵儿童案件中,有明确表述是熟人作案的有300起,占总案件的69.28%。其中,占比从高到低依次为师生(含辅导班等)27.33%、邻里24.33%、亲戚(含父母朋友)12%、家庭成员10%。(数据来自网络)




  美国一项统计显示:30%性侵来自家人,60%来自父母最最信任的人。

  瞬间,熟人不能再与“可靠”、“亲切”等名词划上等号,在孩子的世界里,任何可能与自己成为亲密友好关系的人,都有可能成为我们生活中的黑洞和阴影。这样看起来让人无比的忧伤和失望。接下来,我们会悲观地告诉孩子,不要相信任何熟人,不要随便和谁谁单独相处(哪怕他是爸爸妈妈的好朋友),不要单独和谁出外玩耍……我们如惊弓之鸟,同时也带给了孩子极度的不安全感。

  安全意识灌输很重要,但给予孩子说不的权利更重要

  与其让孩子时常身处恐惧和莫名的担忧之中,不如强大孩子的内心以及教会他们开启自我保护防御系统,提前教育孩子,增强他们的自我保护意识和提高他们的自我保护能力。越是恐惧未知带来的伤害,越不懂得如何用积极、正面、机智的态度去面对伤害。

  我们从小都会灌输给孩子听:身体的隐私部位不能随便被别人摸和看;不要和陌生人说话;一定要随时跟在父母身边;遇到袭击一定要大声喊救命或者寻找机会逃跑!……等等等等。但貌似发生事情时,孩子的反应还是很迟钝。

  为什么?因为只是“你们在讲道理。”!Dora是我在布达佩斯的朋友,她是一位退休了的小学老师。在和她聊起这个话题时,她说如是。我们会通过游戏、角色模拟等方式让孩子实践,同时,我们还要看看,我的孩子是否具备说“不”的能力?我们有没有给予孩子说不的权利?怎么理解?

  Dora告诉我,以前接触过一些中国孩子,发现他们不敢表达自己的意愿,明明不喜欢也不会说出来;除了中国孩子,一些当地的家庭教育有问题的家庭,他们的孩子也会出现胆怯、不敢言、逆来顺受等情况。

  她常常做的事情就是告诉这些孩子,你有说“不”的权利,包括对于父母你认为不接受的对待,你也应该表达出来。

  但我很清楚,这与中国传统教育理念会有冲突,从小到大,我们都习惯了替孩子说话。

  很简单,就比如吃饭这个问题,很多家庭里是“妈妈觉得你饱了,那才叫真的饱。”

  有多少孩子可以自由的表达:我不想吃!不想喝汤!

  不想喝也得喝,这汤对你有营养!不想吃也得吃,都是专门为你做的。

  这些场景是不是都很熟悉?类似这样的生活小事例子还有很多,关乎大事就更加不用说了。我们总是爱用自己的理解去代替孩子的想法,却从来没有想过——他也是一个个体!

  我们的孩子鲜有机会能够坚定地表达自己“不愿意”,这也让他们在成长过程逐渐形成了“我没有资格说不”这个概念,他们误认为“如果我说不了,情况会不会更糟?”比如,会遭到责骂,比如会遭到其他不好的报复。

  所以看看那些被侵犯的孩子 (无论中外)的表现们都不难发现他们有一个共同点,都是不敢反抗,甚至事情发生后依然不敢告诉家人。在他们的自我保护机制里,没有“反抗以及说不”这个意识!

  要知道,勇敢地说不!这也是一个技能!这是需要经常性使用才能熟练的技能。

  所有应激反应都是日常经常训练而来的技能爆发,就好比一个经常习武之人,在身体受到冲击及伤害时,他就能应激反应到身体自觉启动反抗的机制,把平时习武的技能运用到保护自身上。

  当我们的孩子在日常能有机会用坚定的语气来表达自己的意见时,在遇到他内心反抗的状况时,他同样有勇气勇敢地表达“不“这个意愿来保护自己,并且敢于大声呼叫。无论在陌生人面前,还是熟人面前。




0个字符 评论
按热度
评论 ( 8 )
匀梓
2017年9月
举报 回复(0) 点赞(0)
不晓得怎么教育
凯旋仕归
2017年9月
举报 回复(0) 点赞(0)
教孩子特别女孩子防性侵真是一门大课题。我就对女儿说别人给你东西,零食不要。如果爸爸或妈妈其中一人在场你想要可以拿。去哪里玩要告诉我们,不要随便去别人家,但可以带小朋友来家玩。
不值得信任
2017年9月
举报 回复(0) 点赞(0)
真不知道怎么教育孩子
妈网早教官
2017年9月
举报 回复(1) 点赞(0)
别说孩子,好多父母至今也没学会如何拒绝。拒绝不了借钱,拒绝不了闺蜜的整天的垃圾倾诉,也拒绝不了来自马爸爸的诱惑....

就服你最后一句?

2017年9月
头顶有束光
2017年9月
举报 回复(0) 点赞(0)
小朋友的直觉很准的,那段说要走的真的神了……?
妈妈网_arvaro
2017年9月
举报 回复(0) 点赞(0)
  允许孩子拒绝你的亲吻,哪怕你是他的父亲,也许你出于爱,但你的孩子出于害羞或者那天心情不好就不愿意,不要因为孩子的拒绝而抛下一句:你不爱我吗?  允许孩子相信自己恐惧的直觉,随时逃离现场。每个孩子天生都有敏感的直觉,当危险来临时,他们是最能预知和感应到的,但往往很多时候这样的技能会被我们日常的不允许而打压掉,最后真正危险来临时,他们已经不懂得使用这种技能。  最记得一位朋友的亲身经历。他说有一次带着4岁的孩子在闹市中行走,忽然前方传来一阵很嘈杂的喧闹声。他4岁的孩子马上紧握着他的手,大叫爸爸快走,爸爸快走。可是在他看来前方虽然吵杂却没看到有什么事情要发生,于是他猛地甩了孩子的手大声说:叫什么叫啊,男子汉有什么好怕的!刚话音一落,前方就忽然人群汹涌而至,原来有一个精神病人挥刀砍人,恐惧的人们四处奔跑,这时他才意识到危险就在面前。  当然,最后朋友是平安无事的,而这样百年不遇的事故他也遇上了,事后还特意去买了彩票,这也是开玩笑的后话了。由此可见,孩子的预知和感应能力是真实存在的,要相信孩子对恐惧的直觉,当孩子告诉我们,我不喜欢那个叔叔,我不喜欢那个阿姨时,先不要一口咬定是孩子的偏见,不妨和他坐下来轻松的聊聊天,也许会听到一些意想不到的事情。  我们需要教给孩子很多的防范知识,但更重要的是我们需要让孩子知道,他们应该以及能够坚定地表达自己的“不愿意”的权利,引导他们知道能够勇敢地说不,是一件非常值得骄傲的事情!当孩子相信无论他做任何的决定都是会获得父母的支持和鼓励,他就会有勇气和信心去对抗面临的危险或不公平的待遇。
妈妈网_arvaro
2017年9月
举报 回复(0) 点赞(0)
  允许我们的孩子说不  所以,在生活中,请允许,多给机会让孩子练习用强烈的身体语言和坚定的语气表达自己的意愿来保护自己。  允许孩子向成年人说不,比如当孩子不喜欢某位大人搂着自己亲,看到孩子一脸的不满意时,我们要允许孩子大声说不要!并且用身体推开对方,或者协助孩子告诉对方——他不喜欢这样!  而不要再批评孩子说:叔叔是喜欢你才抱抱你,不要这么没有礼貌;  允许孩子拒绝一切他不喜欢的行为,比如有长辈或大哥哥开玩笑要撩起孩子的衣服,说看看你的肚脐眼,我们要允许孩子说不要!  而不是告诉孩子,哥哥只是和你玩玩,没什么大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