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校长参加《开讲啦》,他的学生没有一个来参加
妈妈网_arvaro
3岁以上 · 来自广州市
2017年9月

  我是K妈,资深媒体人,亲子书作家,现定居欧洲匈牙利。欢迎关注公众号 “k妈在欧洲”

  近日,备受中国驻匈牙利大使馆文化处的大力支持和关注、由匈牙利中欧文化教育基金会承办的,中央电视台综合频道(CCTV-1)的知名节目《开讲啦》一带一路特别节目在布达佩斯进行录制。而我作为工作人员有幸地参加了这次活动。




  《开讲啦》是中国首档青年电视公开课,每期由一位知名人士讲述自己的故事,分享他们对生活和生命的感悟,给予中国青年现实的讨论和心灵的滋养。这次是《开讲啦》节目组首次登陆匈牙利,在布达佩斯罗兰大学法学院那古朴、尊贵、典雅的礼堂内举行。当天出席的嘉宾包括匈牙利优秀华裔青年代表,以及对中国文化有着浓厚兴趣的匈牙利大、中学生。

  前来“开讲”的嘉宾是罗兰大学副校长、孔子学院的院长、汉学家郝清新博士!郝博士是一位地道的匈牙利人,他不仅能说一口流利的中文,并且还会使用地道的中国方言俗语、网络流行词与主持人撒贝宁交流。




  在节目中,郝博士向在座的各位留学生以及正在学习中文的匈牙利大学生分享了自己当年学习中文的艰辛,以及最后为了在匈牙利弘扬中国传统文化成立孔子学院,这个过程的困难与如何一路走到底的坚持。精彩的分享赢得听众们的热烈掌声,也吸引了众多青年学子的提问和讨论,在整个观看过程,除了分享嘉宾本身的精彩言论,主持人的妙语连珠给人留下深刻印象外,关于中西教育文化的差异也是整个节目的亮点。

0个字符 评论
按热度
评论 ( 7 )
头顶有束光
2017年9月
举报 回复(0) 点赞(0)
现在大学院长开个什么会,学生都要被参加,学生会就专干这些事。
妈网早教官
2017年9月
举报 回复(0) 点赞(0)
中国孩子的成才方式太苦逼了,在老外看来就很不人道,但是相信家长也是被逼无奈吧,唯有降低对孩子的期待才会给孩子更多自由了
妈妈网_arvaro
2017年9月
举报 回复(0) 点赞(0)
  看到这里,估计很多中国老师和教练就要抓狂了。我们看过那么多的记录片都是关于中国体育训练的那种艰苦,已经是无法用言语来表达了。这里少不了家长的理解和配合。然而西方的家长却说,一切看孩子,他能承受继续就继续,不能就停止了。  因此杨老师说,因为这种中西教育文化的差异,也能看到中国的孩子特别有韧性,能吃苦,有纪律性,但西方孩子相对比较懒散、怕苦、没有纪律性。  这也正是回归到最先的话题,一切以尊重孩子为前提的教育,到最后也许会培养出一位有礼节、有想法、有创意的孩子,但未必是一位纪律性很强、有韧性、能吃苦耐劳的孩子。反之,一样。
妈妈网_arvaro
2017年9月
举报 回复(0) 点赞(0)
  差异四:到底让孩子吃苦,还是不吃苦  还是两位世界冠军的分享,并且还多了他们的教练杨教练的发言。教练说刚从国内调往匈牙利教学的时候,感到非常的不适应。因为国内的教育是非常严格和刻苦的,但这边的孩子吃不了苦,辛苦一点就会和老师说,我不练了,不学了。少林说,当年训练是累到趴在地上已经完全起不来了,但还是得站起来,想起这种地狱式的训练估计也就中国才有了。对于西方的家长来说,一切学习都以兴趣为起点,要是遇到这样地狱式的学习,到底还要不要让孩子继续?撒贝宁向郝博士提出了疑问,郝博士说,如果孩子自己觉得地狱式训练都没有,那就是没有问题,如果他觉得太辛苦,太累了,不想继续了,那就不继续,我们一切以孩子的决定为主。
妈妈网_arvaro
2017年9月
举报 回复(0) 点赞(0)
  差异三:短道速滑世界冠军说其实更想当模特  《开讲啦》节目每一期除了有一位有分量的开讲者与青少年分享自己的成功历程外,现场还会有一些特邀的嘉宾与开讲者互动,讨论,或者提问。节目当天有一对混血儿双胞胎吸引了众人的目光,他们是匈牙利华裔短道速滑的世界冠军刘少林和弟弟刘少昂。在他们分享了自己艰苦的训练过程后,主持人撒贝宁问他们:如果给你们重新再来选择,你们还会选择当一名运动员吗?两兄弟异口同声地摇头表示:不会!那你们想当什么?主持人又问。“我们想当模特!因为我们长得帅!”世界冠军如此答,全场欢乐的笑起来。  看起来,两位匈牙利小哥很实诚,也非常自信,这也正正说明了西方教育的乐观性和自由性,允许孩子有梦想,允许孩子有不同的观点和看法,也更加允许孩子有选择的自由。反观我们的孩子,他们有没有这样的自由呢?别的不说,就是从选择兴趣课来说,孩子就已经失去了自由,全都是家长帮忙报兴趣班,孩子的兴趣班其实是大人感兴趣的班。
妈妈网_arvaro
2017年9月
举报 回复(0) 点赞(0)
  差异二:孩子做白日梦要不要继续支持?  郝博士讲了自己童年的故事,因为酷爱中国文化他成了众人眼中的怪孩子,所谓怪孩子就是在当时来说,是几乎没有人接触中国文化的,甚至大家连中国在哪里都不知道。大家都觉得他在做白日梦!然而尽管如此,这个怪孩子最后还去了北京外语学院进修中文,毕业后还选择回到匈牙利创办了孔子学院继续弘扬中国文化,传授中文学习。这当中是有多少人的鼓励才成就了这些?  想想在国内,一样有很多怪孩子,他们有很多奇怪的想法,他们有很多白日梦,但是他们被支持了吗?西方教育提倡以人为本,也就是根据孩子的兴趣爱好来因材施教,正如郝博士一样,他喜爱中国文化,那就让他去中国学习吧。如果没有父母的支持和理解,相信今天也不会有孔子学院的诞生。所以,中国填鸭式、急功近利的教育模式与之相比的话,确实还有可商榷的余地。
妈妈网_arvaro
2017年9月
举报 回复(0) 点赞(0)
  差异一:院长开讲,学生要不要来听?  撒贝宁问郝院长,今天在座那么多孔子学院的学生,你都认识吗?郝院长坦诚表示不认识,我的学生都没有来。撒贝宁问,你没有邀请你的学生吗?郝院长说,有啊,但他们说看时间,如果有空就来。  听到这里,撒贝宁连忙开玩笑说:你真是一名开明的院长,如果在中国,大学校长开讲座或演讲,起码学生要到50%,不然呢……结果大家都知道。虽然是一句玩笑,但也道出了事实。  然而郝院长却认真地表示,这是学生的自由,我不可以不尊重他们。  虽然如果国内,校长开讲,是否一定要学生前往聆听这个无法求证,但我们都有过类似的经历,就是有的场合我们是没有办法拒绝不参加的。这也从一个侧面看到了西方教育的首要本质——以尊重为前提,再谈其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