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好父母从不执着于自己和孩子做朋友!
孙瑞玲-英语启蒙专家
3岁以上 · 来自北京市
2018年5月
现在的宝宝摆脱了棍棒底下出孝子,很多父母又开始...
努力地想要成为孩子的“好朋友”,
可是不仅“好朋友”没有做成,宝宝还出现了这样那样的问题!
难道想和孩子做朋友是错的吗?
和孩子成为“好朋友”就能有好的亲子关系吗?



那么,今天!!!
我们的早教专家给大家带来了“药方”哦~

药方在下面 ↓↓↓
其实,“和孩子做朋友”的这一观念本身并没有错,甚至具有进步意义,我们之所以会在教育中出现问题,往往是我们对这一观念的理解和实施出现了问题。
今天,我们归纳了几个典型的情境,来聊一聊,身为家长,到底应该如何去和孩子“做朋友”。


【情景 1】“你和孩子做朋友,孩子却不拿你当回事儿”
A家长:“为了去成为宝宝的好朋友,我凡事都会征求他的意见,也会尽量去满足他的要求,但是时间长了,孩子似乎不太把我放在眼里了,还变得不太听话了。”

专家解答:其实,不少家长都会想当然地认为,和孩子做朋友,就要多听他们的意见,并尽量去给予满足,而问题却恰恰出在这里。多听取孩子的意见本身是没有问题的,但问题是我们的出发点出现了偏差。

成为“朋友”的本质是尊重,这要求我们不再像传统的父母那样把孩子看做自己的附属品,而是让他们和我们站在平等的位置上。与此同时,不要忘记,“尊重”应是相互的,这也是它能够长久存在的一个重要前提。有些家长生怕伤了孩子的心,生怕没遂了孩子的意,不管孩子的需要急不急切、必不必须,都会忙不迭地第一时间给予满足,这样做,双方的尊重就容易失衡,从而变成单方面的“讨好”(虽然有些家长朋友不想承认这一点),孩子无法回报给父母对等的尊重也就顺理成章了。

从更深层的程度上说,在和孩子成为“朋友”之前,我们和他们最根本、最基础的关系仍然是“亲子”,是父母和孩子。这就意味着,即便我们要和孩子成为亲密的朋友,也不能放弃身为父母的权威。孩子需要以父母为标杆和榜样,需要父母给予TA照料、教育和指导,如果我们一心想着“做朋友”的事,而忘记了我们最根本的身份,孩子不把我们“放在眼里”就会变得理所应当。反之,如果能够成为孩子心目中的良师益友(而不只是简单的“朋友”),您就一定能够得到孩子的喜爱和尊敬,也只有这样,我们才有能力更好地引导TA健康成长。



【情景 2】“你和孩子商量,孩子却不和你商量”
B家长:“我凡事都会有意识地去和宝宝商量,我觉得这是对他的尊重,但是时间长了,事情就变得有点失控了,偶尔不听宝宝的他就会耍脾气。”

专家解答:有和宝宝“商量”的意识,本身是非常棒的,这代表着我们懂得主动去尊重宝宝的意愿。但要不要“凡事”都要和宝宝商量呢?商量的过程中又需要注意什么呢?这是个值得探讨的话题。

首先,有些事不要商量
一旦说起“凡事”这类绝对化的词语,我们就要格外小心。虽然多和宝宝商量是尊重的表现,但是有些事却是没有商量的余地的。比如,我们已经和宝宝做好了的约定,如今天只能看15分钟动画片,就要督促宝宝说到做到。这个时候,如果同意和宝宝商量“多看一会儿”,就会变成纵容,不利于孩子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也就是说,凡是触及到原则的问题,往往是没有“商量”的余地的。

其次,注意把握尺度和技巧
有些并不涉及原则的事情,我们可以和孩子商量,但也要注意把握“尺度”和技巧。我们收到过这样一个案例,奶奶问宝宝:“你想下楼散步吗?”宝宝说不想,结果本来想散步的奶奶就自己也不去了。不仅散步如此,其他事情也如此。

虽然看起来都是小事,但小事积累地多了,宝宝就变得有些自我中心,只要他说不行的,别人也不能去做。那么,问题出在哪儿呢?其实,结合上文,我们不难发现,奶奶(以及所有有类似倾向的家长朋友)忘记了“尊重”是双方的。我们可以和宝宝商量,也可以尊重宝宝的意见,但我们不必事事牺牲自己的需求。例如,宝宝说不想散步,奶奶则可以在有其他家人照看宝宝的情况下自己去散步。

有时候,你还可以主动缩小范围
我们还可以通过缩小选择范围的策略,来保证既尊重宝宝的意见,又不过分地牺牲自我。比如,有的家长朋友可能会问宝宝:“今天你想吃什么呀?”那么宝宝可能会说出一些大人不想吃,或是不健康的食物。如果宝宝说出来了我们不从,则会让宝宝有挫败感;如果我们听从了宝宝的想法,又可能做出不适当的决策(比如吃一些垃圾食品)——这也是很多爱和宝宝“商量”的家长朋友会遇到的问题。实际上,更好的策略就是缩小范围,比如,同样意思的问题,我们可以说:“今天你想吃什么,香蕉还是苹果?”或是“今天你想吃什么?垃圾食品除外哦!”这样问,不仅体现出了家庭的民主氛围,还事先巧妙地把不利选项都排除在外了,这样的“商量”,往往是有效的、高效的,同时也会让宝宝和我们自己都感到舒服和满意。



【情景 3】“你和孩子倾诉,孩子却不知该向谁倾诉”
C家长:“我觉得要和宝宝做朋友,就要对他敞开心扉,所以我遇到了什么烦心事,有了什么情绪、感受,都会和宝宝说。但是,最近我发现宝宝好像心事重重的,好像懂得比同龄孩子多,却又显得有些小心翼翼……”

专家解答:和孩子分享您的烦恼和情绪,在某种意义上是种值得提倡的做法,因为这会让宝宝在无形中了解到父母也不是“钢铁侠”,也有脆弱、需要安慰的时候,这将很好地发展宝宝的同理心与照料、安抚他人的能力。

但是,凡事要注意限度和分寸。孩子的心理承受力毕竟是有限的,感受力和洞察力又往往超乎成人的预料,所以,当他们敏锐地感受到大人的烦闷和伤心却又无力帮助时,往往容易产生无形的挫败感和无力感,这会让他们变得无所适从,想做些什么、又不知道怎样做才好,生怕伤害到自己脆弱的爸爸或妈妈,从而产生心理上的不安全感。

因此,在成为孩子无话不谈的好朋友之前,我们要有做好坚强父母的觉悟,传递给孩子的,还是要以正面、积极的观念和情绪为主。只有我们的内心强壮了,孩子才能对我们放心,并在我们的影响下成为同样有能力照料自己的人。

当然,这不是说大人就不能告诉孩子自己真实的感受,相反地,强颜欢笑反而也会让宝宝不安。我们可以适度地告诉宝宝我们的心情,例如:“妈妈今天有点不开心”,并点到为止、轻描淡写地说说理由即可,甚至不说也无可厚非,重点是,我们坦诚地向宝宝表明了我们真实的情绪。接下来,我们可以说:“宝宝能给我一个安慰的抱抱吗?”这其实就是在肯定孩子的力量。当宝宝拥抱了我们,要告诉TA:谢谢你,你让我觉得好多了。这样做,会让我们的倾诉变得真实而有分寸,同时也会有利于孩子社会性的良好发展。

最后小编来总结一下吧,真正的教育,应该是一场修行,是孩子的纯真、无私、灵动洗濯了成人的浮躁、功力、自大的心理历程。

好的教育,应该是父母通过孩子这把镜子,不断发现自我、修正自我、挖掘自我,并用新我来为孩子做示范和表率。我们是在教育的过程中,遇见了更好的自己,成就了更好的孩子。


版权声明:本文为原创文章,任何商业机构、媒体(含自媒体)、网络等平台在转发时,请联系我们的微信公众号:仓鼠宝宝(cangshuzaojiao)。没有取得授权而刊登的任何媒体,我们将追究其法律责任。
0个字符 评论
按热度
评论 ( 5 )
420110mf
2021年6月
举报 回复(0) 点赞(0)
和孩子相处就是要学会像朋友一样相处,但又不强求必须这样相处。
贝baby0824
2021年6月
举报 回复(0) 点赞(0)
传递给孩子正面,积极的观念和情绪,让他学会释放,学会更多的谅解别人,帮助别人。
小酒窝的mama
2021年6月
举报 回复(0) 点赞(0)
刚想到挺不错的,我觉得挺好的,有时候有效的沟通真的是非常有用的
贝baby0824
2021年6月
举报 回复(0) 点赞(0)
现在跟孩子沟通,了解孩子都要需要方法的,现在的孩子叛逆期也很早,而且也不愿沟通,所以要学会技巧跟宝宝沟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