妈妈网_xq49ri
3岁以上 · 来自海淀区
2018年7月
好与坏的标准化为无形的枷锁,捆绑了我们的灵魂
翻开《妈妈,我要做自己》就看到:请让孩子,做他自己。因为,未来是人工智能时代,凡是标准化的东西,都难逃被机器取代的命运。要想摆脱这样的命运,只有一个办法:不要以某个标准,来衡量和要求你的孩子;不要以某个标准,来纠正和塑造你的孩子;反过来,你的孩子应该这样来养育:孩子,你的一切都是OK的;孩子,你本来就是很好很好的;孩子,你是你自己的,唯一的标准。除了你自己的判断和感受,没有任何外在标准是值得在意的。这就是无分别的爱。
0个字符 评论
按热度
评论 ( 5 )
妈妈网_xq49ri
2018年8月
举报 回复(0) 点赞(0)
非标准养育出来的孩子,内心也没有标准,他的生命是灵动而自由的,他不会以某个标准要求自己,也不会以某个标准要求身边的人。很多家庭的容易起冲突,容易气氛僵硬,都源于每个人成长的背景不一样,每个人心中早就被各种好坏,各种是非,各种标准占的满满,再也容不下别人的想法和标准。标准太多,人生就很艰难。就如我们的人生,我们人生如此的艰难,就是因为我们心中的标准太多,我们要求自己的同时,也要求着别人。我们的心即不灵动,也不自由。我们心累,纠结,崩溃。我们身边的人也随之心累,纠结,崩溃。希望大家可以通过《妈妈,我想要做自己》,看到我们生命中的不自由,不灵动,看到我们生命充满艰难的各种各样的标准,还我们和我们的孩子生命大自由,大灵动。
妈妈网_xq49ri
2018年8月
举报 回复(0) 点赞(0)
借由林老师的新书《妈妈,我要做自己》让我又一次看到了自己生命的不自由状态,每看完书里的一个故事,我的内心就被警钟狠狠的敲击一下。这是对沉睡已久的灵魂的呼喊。回到《妈妈,我要做自己》这本书,我们一起来欣赏书里一个小片断:现在,香香7岁了。孩子大了,互动的能力日益提高,尤其是开玩笑的能力与日俱增,好玩得不行。至于拒绝,可作为生活中一道难得的调味品,必要时投放,让家庭这锅温暖的大餐回味无穷。无分别的爱养育的孩子,越长大,越可爱,越灵动,越温暖,特别是青春期,表现尤为明显。我们很少严肃地,高高在上地拒绝孩子,相反,我们选择开心地拒绝,平等的拒绝,幽默地拒绝,不搭理地拒绝,哭诉地拒绝,央求地拒绝,可怜地拒绝......
我们很少以社会的标准,世俗的标准,他人的标准为借口来拒绝孩子.我们也很少以社会的标准,世俗的标准,他人的标准为视角,来教育孩子.我们认为,孩子将是引领社会变革的人,有些所谓的社会的标准,都可能成为他们日后变革的对象,所以,对于一些所谓的社会标准,我们不大关心.在我们的家中,只有彼此的心,才是唯一的标准.
妈妈网_xq49ri
2018年8月
举报 回复(0) 点赞(0)
某天一起学习育儿的娟说她在网上关注到一位林老师的理念不错,让我也看一下。那个时候我在育儿道路上极度的饥渴,只要有救命的稻草就绝对不会放过。命运就在这个时候垂爱了我,我的那颗悬浮,漂泊的心因为碰到无分别的爱才彻底安了下来。其实在无分别的爱的学习的路上,也并不容易。经由孩子的问题才看到所有的问题都是自己的问题,原来孩子只是父母的一面镜子。镜子里映射出来的全是我们自己的不好。要承认都是自己的问题,要承认自己是一切事情的根源,确实是一件特别难的事情。我们要把原本射向孩子指责,报怨,评判,各种好坏,各种标准的箭统统收回来,这都是好难好难的事情。学了无分别的爱,听了无分别的爱的课,就可以无分别的爱孩子了吗?不!还相差十万八千里呢,就拿我自己来说,我常常不由自主的把无分别的爱又当成了指责,报怨,评判孩子的爸爸,奶奶的标准。我把无分别的爱又当成了一种标准。我把林老师家的香香当成了养育的标准,把花径的某个伙伴,某个伙伴的孩子当成了我的一种标准。我自己就是被这样那样的标准养育出来的生命,我的生命最不缺少的就是标准,好坏的标准,道德的标准,善恶的标准等等。我的生命从来没有真正的自由过,我被各种和样的标准牢牢的捆绑,我的身体上看不见枷锁,是因为无形的枷锁早已经把我的灵魂捆绑。五年的学习,其实很多时候不是为了学习如何爱孩子,而是学习如何给自己的灵魂松绑。
妈妈网_xq49ri
2018年8月
举报 回复(0) 点赞(0)
我还记得有一次儿子生气把纸箱里的一些东西丢在了地上。我和孩子爸爸,奶奶都觉得他这样是不对的,不应该发脾气就丢东西。于是我们就一定要孩子捡起来,孩子不干。孩子的爸爸准备把孩子丢出去。虽然害怕吓到他最后没有真的丢出去,可是孩子也已经被吓的哭天喊地。我们没有因为他的哭泣心软,最后以给他买好吃的做为交换条件让他把地上的东西捡了起来。女人自从当了妈妈之后,秤砣心也会在面对孩子的时候变软。看到儿子那惊恐的眼神,我心里总不是滋味。我不知道问题出在哪里,但是我知道一定是有问题。我拿着这件事情去育儿群里咨询,我现在还特别记得清楚一位佛山的爸爸看了我的咨询问题之后说了这么一句话:“大家来帮帮这个被家暴的孩子。”我当时真是惊恐极了,我们怎么就家暴孩子了?我们每个人都很爱孩子的呀。原来家暴除了肉体上的打骂,还有精神上的伤害,我挫败极了。为了教好孩子,为了做好妈妈,我开始漫漫的学习成长之路。买了很多的育儿书,在书上学习很多的育儿方法,比如在家里贴满对家人的要求:大家都要尊重孩子!比如:每天把孩子的优点记录在笔记本上。书上说要温柔而坚定,我会一小时温柔而坚定的追着不想洗脸的儿子满房子跑。我还上一些远程的育儿课程,最开始的时候我记得是跟着长沙的一位妈妈学习。大多数传授的也是一些方面层面的东西,比如家务要跟孩子分担等等。我看了很多的书,听了很多的课,学会了很多的方式方法,很多育儿的标准,可是我并没有解决孩子与我的问题。反而自己感觉越来越变扭,孩子的爸爸,奶奶,尤其是孩子都被我搞的紧张兮兮。我更加的挫败,无助。真是前路茫茫,不知道哪里是归途。
妈妈网_xq49ri
2018年8月
举报 回复(0) 点赞(0)
看完这里,我感慨万千,不知为何流下来眼泪。有难过,也有欣喜。情绪瞬间拉我回到记忆的长河之中。那一天我和孩子的爸爸带着儿子去同事家,因为同事家要搬家,家具要处理,我们去看看有没有我们需要的东西。刚进门的时候,大家的注意力都放在我儿子的身上。小家伙肯定感受到了周围人对他人关注和疼爱。同事的婆婆拿来饮料给他喝,儿子开心的不行。不久同事的女儿醒了,小家伙刚好几个月的时候,特别惹人怜爱。就在这个时候我们不知不觉把所有的目光都集中到了妹妹的身上。完全忽略了儿子他的存在。突然儿子伸出他的小手,迅速的朝妹妹的头上打了一下。当时我的惊恐失措,不知如何是好,赶忙跟人家道歉。当着所有人的面指责儿子打人的行为,同事的婆婆马上变了脸说你打人,不给你饮料喝了。气氛顿时就尴尬了,我跟孩子的爸爸好像是夹着尾巴从同事家里灰溜溜的跑了回来。在回家的路上我不停的问儿子,你为什么要打人?你不可以打妹妹的。怎么问儿子都不出声,二岁的他其实语言能力并没有发展起来,他也没有办法表达他心里的想法和感受。而作为妈妈的我也没有能力看到他内心的想法和感受,只是不断的批判,指责,纠正他的行为。第二天上班说起这件事情,同事还愤愤不平的说我女儿这是第一次被人打,以后再也不会被人打了。我真是无地自容,狠不得找个洞钻进去。第二天下班回到家里,婆婆对我说今天去公园碰到你同事的婆婆了,见了我就说你这个孙子爱打人,大家要注意一点这孩子打人可快了,昨天就把我的孙女的头给打了。我突然觉得自己好失败,连个孩子也教不好,我不知道他怎么了,为什么会打人?我也不知道为什么这件事情给我带来这么多不好的感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