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再被共情“骗”了!中国孩子真正缺少的是自我觉察
云端妈妈ing
3岁以上 · 来自广州市
2018年12月
共情,这个概念被好多育儿专家、文章反复强调。
培养孩子的共情能力当然必要和重要,但上海师范大学博导卢家楣教授团队的研究结论,让我有些意外。
他们针对中国当代大学生情感素质现状的调研发现:我们的大学生在理解、调控他人情绪的能力其实很高,而他们真正欠缺的是理解、表达和调控自己情绪的能力!
也就是说,我们的孩子需要培养共情能力,但他们更需要培养的是理解自己情绪的能力。
我们的很多育儿理论来自西方,因为文化差异,很多时候都不能生搬硬套。
例如,西方文化宣扬强烈的个人主义,由此他们更需强调共情能力在人际交往中的重要。而我们的文化中,更重视家庭、社会关系,个人意识相对淡薄,共情能力发展充分,反而缺乏认识自我的能力。
这一点,在小川身上,我深有感触。
玩乐高试了几次搭不出自己理想的造型,他有时会着急,甚至说自己怎么这么笨,这都搭不好。
练琴的时候,一遍遍下来,左右手总是配合不好,也会垂头丧气:“我再也练不好了!”
有朋友开玩笑说:“谁让你儿是处女座呢!折磨自己,追求完美。”
这当然只是玩笑话,事实上是,他年纪还小,还没有发展好认知自我、洞察内心的核心能力——自我觉察力。
这种能力至关重要,因为相对于理解他人而言,关注自己的内心和情绪,才是孩子心理健康和幸福的开始。
关注内心,从知觉之轮开始
美国著名积极心理学家丹尼尔•西格尔(Daniel J. Siegel),曾提出知觉之轮的概念,把我们的内心比作一个自行车车轮。
位于车轮中心的是本源,它是我们心灵的内在部分,我们对内外事物的感知来源于此。
位于外围的是我们能够意识到的事物,包括:思想和感受、梦想和感知、身体感觉、欲望和记忆。
虽说感知根源于本源,但我们,特别年纪小的时候,关注点主要在外围的感受、感觉,而且常常只关注到其中一部分,被关注的那部分就决定了他的心理状态。

0个字符 评论
按热度
评论 ( 2 )
女人不许哭
2018年12月
举报 回复(0) 点赞(0)
虽然说不理解楼主说的公平,但是有一点的话还是理解了的,一定要让孩子更加的细心吧,让他自我察觉能力好一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