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决“黏人”的方法,不是把孩子推开,而是主动陪伴
只吃一口
2岁3个月23天 · 来自大连市
2019年7月
“我家宝宝上幼儿园都一个月了,每天送去还要哭,是不是缺乏安全感?”
“产假结束了,我去上班宝宝就哭闹不停,会不会伤害他的安全感?”
“管教宝宝,他就哭闹,会不会伤害他的安全感?”
……

每天都可以在圈子里看到妈妈们讨论有关孩子成长中的各种困惑,其中很大比例的问题都与孩子的“安全感”有关。

很多妈妈在这个问题上显得过于紧张和焦虑,总是担心自己哪里做得不够好,导致自己的孩子缺乏安全感。

我发现“安全感”这个词现在相当流行,甚至成了一个万能筐,把遇到的很多问题都习惯性地丢进这个筐里,任何不确定的事情都被看成缺乏安全感。

如果统统贴上“缺乏安全感”的标签,不但不能解决问题,还可能会耽误事儿。




比方说,孩子的哭闹有很多原因,有可能是因为宝宝还没学会合适地表达情绪;

也有可能是父母没有找到合适的方法和宝宝沟通,宝宝需要父母去理解他们;

如果是和别人一起玩时哭闹,那孩子要表达的可能是需要父母教他们怎么和别人恰当交往……

哭闹行为背后的原因是多种多样的。父母们对宝宝的各种行为,不要给予一刀切的解释,而要根据孩子的年龄段去理解,并结合宝宝自身的特点寻找原因。
0个字符 评论
按热度
评论 ( 29 )
666小朱
2019年7月
举报 回复(0) 点赞(0)
是的😛
疼爱宝贝
2019年7月
举报 回复(0) 点赞(0)
谢谢分享!
妈妈网_qv74t7
2019年7月
举报 回复(0) 点赞(0)
再过两年我家的也要送幼儿园了
Pregnancy。
2019年7月
举报 回复(0) 点赞(0)
我儿子从小都是我在看  但他不黏我 黏他奶奶
双88
2019年7月
举报 回复(0) 点赞(0)
有道理
妮妮婷婷113!
2019年7月
举报 回复(0) 点赞(0)
说得很对
童童果果
2019年7月
举报 回复(0) 点赞(0)
主动陪伴
榴莲味の芒果
2019年7月
举报 回复(0) 点赞(0)
就怕他以后不黏我了。。。。
陈阿鱼酱
2019年7月
举报 回复(0) 点赞(0)
我倒是希望孩子能黏我一点呢
冰淇淋5230
2019年7月
举报 回复(0) 点赞(0)
到时候想他粘着我们都不愿意了
冰淇淋5230
2019年7月
举报 回复(0) 点赞(0)
孩子粘着我们只有那么长的时间
冰淇淋5230
2019年7月
举报 回复(0) 点赞(0)
又学习了
饭团妈妈
2019年7月
举报 回复(0) 点赞(0)
我希望我的孩子粘我
嘿,吃货
2019年7月
举报 回复(0) 点赞(0)
学习了
嘿,吃货
2019年7月
举报 回复(0) 点赞(0)
谢谢分享
只吃一口
2019年7月
举报 回复(0) 点赞(0)
当我们了解了安全感是如何形成的,并且陪伴宝宝一起经历了他人生头几年的成长,就不会把所有的问题都丢到“安全感”这个筐里了。

安全感的建立和亲子互动的模式息息相关。只要我们尊重孩子的发展规律,关心和尊重他们的感受,及时恰当地回应他们的需要,为他们提供相对来说稳定、良好的环境,就不需要时刻担心他们会缺乏安全感。

有些妈妈可能会焦虑地说,我觉得我的宝宝刚开始好像没有建立安全依恋,怎么办?这也不必担心,从此刻开始给予孩子爱和理解,改变自己的行为方式,让自己成为孩子的安全港湾吧。
只吃一口
2019年7月
举报 回复(0) 点赞(0)
4.提供安全稳定的环境让孩子尽情探索

宝宝在6个月之后,活动能力越来越强,而且他们在好奇心的驱使下到处摸索。这就需要我们重新布置家里的房间,尽量减少不安全的因素,为宝宝的成长提供稳定安全的环境。

对宝宝有危险的东西,该收的都收起来,比如厕所的清洁液、厨房锋利的剪刀。如果宝宝对柜子门感兴趣,经常去开关,要把放药品的柜子门用门扣扣住,开放其他安全的柜子,这样就不用经常去禁止他玩柜子门。

如果这也禁止那也禁止,就容易让宝宝感受到妈妈的消极情绪,而他们自己也会产生消极情绪,从而压抑他们的好奇心和探索欲。所以,要尽可能地鼓励孩子去积极地探索,减少他们因为妈妈不让做什么事而“抗议”地哭闹,但前提是保证他们的安全。

对一些必须要禁止宝宝接触的事物,要根据宝宝的理解能力,采用简洁的指令或者转移注意力的办法。尽量让妈妈和孩子的情绪都比较稳定,营造良好的家庭气氛。

比如,因为不安全,很多妈妈不愿意让宝宝进厨房。

我们家的处理方式是事先说明。

比如,吃饭的时候,我让宝宝观察饭菜冒出来的热气,然后把他的手放上面感受一下。做饭的时候,我会抱着宝宝观察锅里冒出来的热气,他就能理解那一定很烫。所以跟他说妈妈做饭的时候不要进来,他能理解并合作。
只吃一口
2019年7月
举报 回复(0) 点赞(0)
3.用积极的情绪影响宝宝的情绪表达

要让宝宝建立安全依恋,妈妈需要学会用稳定积极的情绪来面对宝宝的变化和成长。特别是6个月之后,宝宝的情绪发展非常快,不仅仅限于基本情绪,情绪的种类变多了,而且情绪的强度也增加了。

首先是来自妈妈的情绪影响。宝宝之前总是感觉到妈妈的积极情绪,“宝宝好可爱!宝宝好乖!”这一阶段,妈妈的表情和语言积极的成分占大部分。从宝宝会爬开始,情况就改变了。

比如,妈妈有时候会生气地说,“不要爬上去!不要拉窗帘!”宝宝经常会感觉到妈妈的消极情绪,对情绪的认识逐渐变得复杂。他们自己也开始体验到更多的情绪,比如,“妈妈不允许我干这个!”或者,“我想把瓶盖打开,可是怎么也打不开!”从中体验到生气或者挫折感。

同时,宝宝情绪的强度开始发生变化。到8个月的时候,宝宝开始能够理解手段与目的的关系,这是认知发展的一个重大变化。

我们可以去观察一下,4个月的宝宝看到有个好玩的玩具,不过他够不到,而这个玩具上系着一根绳子,这根绳子就在他面前,但他此时还不能认识到“我只要抓住绳子就能拿到玩具”。

而8个月的宝宝就能轻松地拿起绳子,把玩具拉过来,高兴地玩起来。这一阶段,通过自己的努力实现目标,这种喜悦感比妈妈直接给他玩具的喜悦感要强烈许多。

同样,当他想做一件什么事而遇到困难时,比如,“我要拿到这个玩具,可是要拿到这个玩具必须爬过这个障碍”,那么如果他成功了,就会体验到加倍的成就感;如果没有成功,则体验到加倍的失败感。

情绪发展就是这样的过程,这是正常的,我们希望宝宝能产生正常的积极情绪和消极情绪。但是,他们怎么对待自己的情绪需要经过很长的发展阶段。所以宝宝越小,妈妈越要有耐心,多表达积极的情绪、支持和爱,让孩子常常保持愉悦的心情,减少不必要的哭闹,这有利于以后宝宝认识情绪、表达情绪和调节情绪。


只吃一口
2019年7月
举报 回复(0) 点赞(0)
2.解决“黏人”的方法是主动陪伴

从6个月起,宝宝开始对周围事物产生浓厚的好奇心,手眼协调能力和语言理解能力也增强了。

这一阶段他们已经逐渐理解手段与目的的关系。所以人生的第二个半年,宝宝逐渐具备利用哭声来召唤我们的能力。

这个时候,我们需要在他召唤之前,就主动和他一起玩。如果我们能为宝宝安排各种有趣的游戏,与他交流,并满足他的好奇心,让他醒着的时候经常有事情可做,他就不会觉得很无聊,这样就会保持良好的情绪,不会一天到晚让妈妈抱或者通过哭来引起妈妈的注意。而且,在陪他一起玩的过程中,他也会慢慢学会怎么自己玩,1岁多之后就不会时刻需要人陪了。

有些妈妈抱怨宝宝黏人,一刻都不能离开,一离开就哇哇大哭。前文中的依恋建立阶段已经指明,其实6个月到两岁期间,是大部分宝宝体验分离焦虑的高峰期,所以这是正常现象,要理解他们,尽量有耐心。

有些妈妈特别害怕宝宝不独立,所以她们说:我希望我的宝宝能比较独立,所以我就尽量让他自己去玩。其实越这样做,越会让孩子更黏人。

因为在他需要我们的时候,我们却把他推开,这个信息会让他误解为妈妈不爱他,从而更加时刻黏上来。他需要妈妈的关注,确保妈妈是爱他的。这样反而会伤害他们安全依恋的建立,让他们缺乏安全感。




只有宝宝认为我们是可信任的,在他们需要的时候我们会随时出现,在我们离开的时候,他们才会安心,也更愿意探索世界,接受挑战。

我家小宝曾经非常黏人,但我从来没有担心过他会缺乏安全感。他6岁的时候一次我出差回家,他热情地拥抱我。我说,你想妈妈吗?他说,有一点点想,不过没有想到哭,因为我知道你一定会回来。

所以希望父母面对黏人宝宝的时候不要紧张,逐步建立稳固的依恋关系会让他们变得独立。
只吃一口
2019年7月
举报 回复(0) 点赞(0)
【怎样培养“安全依恋”?】

1.不要担心“宠坏”一个小婴儿

孩子刚出生,父母的纠结就产生了:宝宝哭了,抱还是不抱?抱了会不会宠坏他?

许多研究婴儿的专家都指出,不要担心宠坏一个小婴儿。6个月之前,宝宝啼哭通常都是生理或者生活需要,是真实的信号。饿了、尿不湿需要换了、肚子里胀气,或者周围任何一点新的变化等都会让他们哭。

这个阶段的小宝宝还没有能力通过假装哭来控制父母,因为他们的认知和思维没有发展到能够理解“行为和后果”这样的逻辑关系的阶段。所以,我们需要对宝宝的啼哭做出及时反应,查看究竟是什么原因让宝宝不舒服。

有一项婴儿研究发现,4个月大的宝宝,在饿了的时候放声大哭,一旦妈妈靠近,还没开始喂奶,他们往往已经止住哭声。这说明,在每天有规律的生活中,他们意识到了妈妈的照顾行为,所以当妈妈靠近时,知道妈妈来照顾他们了,就慢慢停止啼哭。

我们及时、恰当地满足他们的需要其实不能算“宠”。恰恰相反,婴儿就是这样通过妈妈迅速、稳定、重复的行为来认识自己和妈妈的关系,建立对妈妈的安全依恋,进而建立对外部世界的信任感和安全感。

关于及时反应的方式,不一定是宝宝一哭,就马上把他抱起来,还可以用各种其他方式做出反应。比如,走过去,看看他是饿了还是需要换尿布,也可以跟他讲话、唱歌、抚摸他的皮肤等等。

不过,新妈妈也不要过于焦虑。虽然及时而恰当的反应体现了妈妈和宝宝的互动,但它并不是一定要在宝宝啼哭后几秒钟做出反应,而是说这种模式在一定的时期内应该是稳定的、有规律的。只要长期的照料方式是稳定的、有规律的,偶尔几次妈妈没有及时赶到宝宝身边也不会造成不利的影响。

所以说,在宝宝人生开始的最初6个月,父母对宝宝哭声反应及时,能揣摩出他们需要什么并给予比较恰当的满足,这样他们就知道不必大声啼哭来吸引父母。这将有利于促进他们其他交流方式的发展,也是培养他们交流技能的基础。
下载妈妈网孕育APP,查看更多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