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校硕士发文控诉“父母之爱”:千万别对孩子这样做,会让你抱悔终身
eye198212
2岁7个月20天 · 来自西安市
2019年7月



谁是我们最爱的人?谁是最爱我们的人?最爱的人之间会不会给彼此造成伤害?

当然会!!!


前段时间一位名校的硕士发长文谴责自己的父母,并决绝的要和他们断绝关系,文中列举了自己从小到大受到的来自父母的伤害,字字珠玑,血泪俱下。

镜头从一个受伤的成年人切换到这个成年人父母,面面相觑,无法相信自己对孩子的所谓好怎么会演化成愤怒和决裂。。。。。。





父母经常会打着“为你好”的旗号,可是真的是“为你好”嘛?!

去看看吧,现在的家中充满了这样的诘问:
“你看现在都几点了?还磨磨蹭蹭的写不完作业?”
 “你怎么总是惹事,让别人打你呢?”
 “你干脆不要回家啦!”


这种传递关心的方式真的会让人心里很不好受,这种用指责代替关心的方式着实让人心生不悦,甚至引发心理问题。


孩子对父母:你若安好,便是晴天

父母心情好的时候关心就是好言好语,心情不好的时候关心就是恶语相对,让孩子会觉得小题大做,或者父母怎么突然间变了一个人,好可怕。
明明是父母自己心情不好,辅导作业的时候恨不得把孩子的错误归结为孩子就是一个白痴,甚至动粗骂人,这种心理伤害其实是最严重的伤害,是一把无形的刀子,戳到你血流一地!




有一个极端的例子,泰国的一个父亲和儿子争吵后,儿子拿着枪当面自杀!

因为父亲的一句话:“你这个垃圾,你怎么不去死?”这便成了压死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





让人无地自容的不经意的公开屈辱

我们当着孩子面的聊天有的时候并没有考虑到孩子的感受,比如说与邻居探讨如何让孩子胆大一些的时候,就会不经意的给孩子贴标签:“他就是这个样子,胆小的很”或者探讨学习成绩的时候就会横向比较“我家孩子笨得很,学习很差劲,不像你家谁谁,聪明伶俐,成绩很好”,这些话语无形当中都让孩子心灵受伤倍感难过。

如此三刀,刀刀致命,父母们!面对上述悲剧请长点心吧!

【写给父母的话】

其实,父母都可以通过大脑剧情改编来改善自己的言行举止,比如,在说话之前,情绪波动之前,先想想上一次类似事件导致的不愉快结果!劝劝自己等一下!

然后大脑中推断即将发生的事情,仔细推理下一步对方的感受和情绪波动,自己说的那句话会让孩子受伤害,在大脑中立刻按暂停键,然后倒退键,返回去重新来过,这样一遍遍的梳理,自然会模拟出最和谐的对话场景,从而指导自己的生活用语。

因为说出去的话就是泼出去的水,无法收回,而说者无意,听者有心也是说话人需要注意的地方,因此事先推演一遍自己的说话做事,就可以避免产生误会,避免让对方受伤害。





【写给孩子的话】

找到父母让我们受伤害的原因,再进一步推断父母的出发点,不要止于结果而不去推断初衷,静下心来向父母倾诉这样的方式自己会很难过,请父母注意,将话说开来,双方心里都敞亮。

即使父母再次发生了类似的表达方式,自己心里也有了免疫,知道父母的初衷是好的,这也就是我们经常会听到“他就是那这样的人”,其实也代表听者对说者的和解态度。

当我们遇到伤害,分析受伤害的原因不是让我们重新在伤口上撒盐,而是为了培养我们寻找不快乐原因,从而学会消化和安放我们自己的情绪。

我们的终极目标是培养使我们快乐的能力,成为一个更加成熟的珍爱自我的个体!

向更好的自己致敬!


————往期回顾————

第一期:当孩子惹怒你时,你表达的情绪和话语可能影响他一生!
第二期:朋友突然在你面前哭起来,请不要再劝他“不要难过了”......
第三期:双宋离婚因为性格不合离婚:别被骗了,性格是个狡猾的家伙
0个字符 评论
按热度
评论 ( 80 )

快来发表你的的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