偷拿东西这件事,谁敢说小时候没干过或者没遇到过?父母的处理方式会影响娃一辈子
叽歪废话bot
2岁8个月21天 · 来自辽阳市
2019年8月
周末带CC逛商场,看见一个大约四、五岁的小孩儿,出超市门的时候警报响了,引来众多人的关注。

然后一个奶奶小声提醒了一下小孩儿的妈妈“小朋友手里有东西”,妈妈弯下腰查看,小孩儿手里藏有一个小车玩具。

家长面子上有些挂住了,伸手就给孩子后背两下“你跟谁学的,会偷东西了?”。

赶忙一把把孩子手里的东西拽了出来,还给了店员,连忙跟店员道歉。

“不好意思,孩子不懂事”

一边抻着孩子,一边数落着走出了店门。

其实,我能理解小孩儿妈妈在那一刻的羞愧、窘迫,但是我更心疼那个小孩儿的不知所措。

从我们成人的角度来看,“小时候偷针,长大偷金”偷的行为是非常严重的,但其实顺东西的行为在儿童中是非常常见的,而孩子拿别人的东西往往没有我们想象的那么糟糕。

关于孩子“偷”这个问题似乎很普遍,总是看到类似的帖子。

孩子从幼儿园回来后,在书包里或者衣服口袋里发现玩具。
出去商场玩沙池、角色扮演,口袋里出现一些陌生的铲子、玩具水果。
带娃逛超市,娃装一些散装的食物。

当你发现孩子有这种行为时,你会啥反应?

很多父母都会向前面我看到的那个妈妈似的,碰到孩子偷东西,第一反应是质问,威逼利诱,等孩子招了,然后狠狠揍一顿。

然后呢?然后就是孩子再也不敢坦白从宽了。




这样只会让孩子因为这是坏孩子的表现而感到羞耻,认为父母不理解他,渐渐的关闭本应向父母敞开心扉畅所欲言的心门。

所以,在管教孩子的时候,了解孩子背后的行为动机,比定义孩子行为本身重要的太多了。
有发现过孩子“偷偷摸摸” 50%
目前还比较老实听话 50%
2 人参与
0个字符 评论
按热度
评论 ( 8 )
叽歪废话bot
2019年8月
举报 回复(0) 点赞(0)
其实孩子的很多行为都是阶段性的,很多时候多从孩子的角度看待问题,不要动不动就上纲上线,事情就真的很简单。

孩子的童心就像一张白纸一样,可以向善也可以向恶,而我们的恶言太容易成为捅破这张白纸的刺了,就算孩子长大了,那个阴影也应该存在吧。

谁又能保证自己在年少无知的年纪做的每一件事情是对的呢?

小时候的大人的一言一行对小孩子的教育真的特别重要。

粑粑麻麻们?当你发现孩子私下拿了别的小朋友的东西时,你会是个啥反应?
叽歪废话bot
2019年8月
举报 回复(0) 点赞(0)
CC有过两次将超市物品带出门的经历。

一次是,那时CC还没有超市买东西需要付钱的概念,自己喜欢就拿上了,出了超市才发现。

还有一次是,CC不小心拿出一袋饼干,忘记放进购物篮里,大家都忽略了它,出了超市,我们两个同时发现了。

但是两次的表现完全不一样。

第一次我发现后,带她去付钱,仿佛要抢她东西一样护在胸前。

我是这样告诉她的:“CC,你特喜欢这个东西是不是?但是这个是属于超市的,我们需要用钱来购买,我们一起把钱交给收银员阿姨吧!,不然阿姨会很伤心的。”




但是第二次,她笑得特别尴尬的望着我:“啊偶,妈妈,我忘记这个了”

无需我多说,拽着我就要去付钱。

真的是身教大于言传,养成良好的是非观,

才能让孩子往正确的方向发展。
叽歪废话bot
2019年8月
举报 回复(0) 点赞(0)
❤️4.给予孩子解决方法

当孩子意识到自己的这种行为是犯错的时候,往往是不知所措的。

因为“还回去”让孩子独自去完成这个任务,对他们来说是一件不容易完成的事情。

这个时候需要父母正确的引导,给予孩子勇气,和孩子一起去面对。

示范给孩子看:
“洋洋,XXX太喜欢你这个娃娃了,不小心带回家了,你一定很着急吧,现在还给你,真是对不起,我们还是好朋友好吗?”

当发现前面说的小男孩事件的时候,孩子趁父母不注意超市商品拿出超市,我们可以言传身教。
叽歪废话bot
2019年8月
举报 回复(0) 点赞(0)
❤️3.就事论事表明家长的立场

最好的做法就是就事论事,直接简单明了的告诉孩子:这种做法是不正确的。

“我知道你很喜欢这个娃娃,但是它是洋洋的,没有得到洋洋的同意就把它带回家这种做法是不对的,我们应该把它还回去并且道歉,下次拿来玩要经过洋洋的同意哦”

“我知道你很喜欢吃这块巧克力,但是超市里没有付钱就是不能拿出来的哦,下次告诉妈妈买给你吃可以吗?”

我们应允许孩子表达愿望(想拥有这个东西),并对孩子的愿望表示理解,有愿望本没有错。

如果愿望合理,也可以进行适当的满足。

还要明确告诉孩子,未经允许拿走别人的东西是错误的行为。
叽歪废话bot
2019年8月
举报 回复(0) 点赞(0)
❤️2.一定一定不要给孩子贴标签

最可怕的事情就是给孩子贴标签了,绝对不能草率的将孩子这种行为定性成小偷小摸。

之前看过一个知乎上的留言:
小的时候偷拿了一次邻居家的5元钱,被邻居抓个现行,然后就像小鸡崽似的把我提溜出去,满大街吆喝就为了让我爸妈听见。
“你这个没教养的小孩儿,这么小点就会小偷小摸,以后长大了还得了。”
后来,就被扣上了“小偷”的帽子,一直忍受着白眼直到现在。
虽然那次之后再也没偷过,但是这种从小被数落到大的耻辱让我变得很自卑,一直觉得抬不起头。

所以,给孩子贴标签,就等于提前宣布了“死刑”。

孩子不会因为标签悔改,反而可能因为标签自暴自弃!破罐子破摔!
叽歪废话bot
2019年8月
举报 回复(0) 点赞(0)
❤️1. 一开始不要小题大做、也不要蜻蜓点水。

✨小题大做:

“你这样偷拿别人的东西是坏孩子才做的事情,小朋友不喜欢跟这样的人玩”
“你以后要再拿,妈妈就不喜欢你了”

把行为错误上升到人格攻击的小题大做,并不能帮孩子明白错在哪里,他们认为这是一种比较、交换,就算改正,其原因也不是行为本身,而是“因为偷东西,小朋友不会和我玩、妈妈不喜欢”,治标不治本。




✨蜻蜓点水:

“下次,去上学记得还给洋洋,可以吗?”

这很容易让孩子进一步混淆物权意识,而并不认为这种行为是错的。

“原来,拿了没有关系,还回去就好了,我也很喜欢婷婷的小车,下次也拿来玩!”
叽歪废话bot
2019年8月
举报 回复(0) 点赞(0)
🌟孩子为什么会偷东西呢?可能有以下原因

⚠️1、物权意识不明晰

3岁前的孩子,是在成长的过程中逐渐自我建构,而在建构的过程中,最初儿童是通过占有属于自我的东西来区分自己和他人的,当儿童占有了自己的东西,这个东西完全属于他时,儿童才能够感觉到“我”的存在。

“你的是我的,我的还是我的,他的还是我的”就是这么霸道。

之后通过我们对孩子的引导,就变成了天下的东西可以分为三种:我自己的,别人的,大家的。

尽管如此,面对一些复杂的概念,他们还是很容易混淆。

为什么超市里的东西需要付完钱才能带回家?
为什么在学校里自己做的手工可以带回家,玩的玩具却不可以?
为什么在外面钓上来的玩具小鱼不能带回家?

所以一个班里经常出现书包里“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情况。




⚠️2、不具备行为控制能力

而且4至6岁的孩子处于“练习遵守规则”的阶段,已经了解规则,但有的时候还会有忘记规则的存在。

当孩子面对自己特别喜欢的东西时,尽管有了物权意识,也有可能大脑萌生了“想要”的念头后,直接产生行为反射,把之前掌握的规则抛到脑后,希望立即满足。

等待?克制住?孩子的大脑还未成熟,还不能完全地控制自己的行为和情绪。




⚠️3、通过负面行为求得关注

还有一部分是心理上的原因,跟年龄和能力无关。

有的孩子经常被忽视,当“拿”别人东西时受到过妈妈的关注,这些孩子会将这种关注需求转移到「拿东西」这件事情来,尽管被责问也甘愿以此来寻求关注

知道孩子的行为动机之后,你是不是从对孩子的失望中转移到了理解呢?

虽然孩子是无心的,但也不能放任不管,发展到“习惯”的程度就不可控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