霍思燕教科书式育儿:明智的父母,从不强迫孩子分享
草莓炒花椰菜
2岁4个月26天 · 来自广州市
2019年8月
前不久,我在知乎上看到这样一个热门问题:“来做客的孩子临走时带走了几只玩具,我的孩子抗拒并一直哭,要怎么开导?”

其中一位答主讲述了自己儿时的经历:自己喜欢的玩具、书,会被爸爸随意拿去送人,她无法阻止,也不能哭,否则父母就会生气。

谁想要她的东西,就可以直接拿走。





里面有一句话尤其让我动容,她说:我保护不了我喜欢的东西,我的父母也不在乎我的感受。

这个回答获得了5千多的赞同,分享本应该是快乐的,然而,却成为了很多孩子一生的阴影。

有一个微课学员曾经给我留言说:我家孩子特别小气,像个守财奴一样守着自己的玩具,碰都不让别人碰,更别说跟其他小朋友一起玩了。这样下去,会不会被其他孩子孤立呀?

这种情况相信大家都不陌生,特别是走亲访友或者接待客人的时候,别人家的孩子想要一起玩玩具,自家孩子却死活不给,场面就会十分尴尬。

有些家长面子上抹不开,干脆自己动手把玩具夺下来,结果下一次,孩子就更抗拒把玩具拿给别人。





诚然,很多父母都希望培养出一个大方、热情、乐于分享的孩子,这样以后才能受到更多人的欢迎。但不愿分享,就意味着孩子自私、不懂事吗
孩子非常乐意分享 29%
孩子不愿分享 71%
7 人参与
0个字符 评论
按热度
评论 ( 10 )
|0954_5948
2019年8月
举报 回复(0) 点赞(0)
先要尊重孩子的意见  再征求孩子的意见,不要强行拿走孩子的东西
Tracy12
2019年8月
举报 回复(0) 点赞(0)
要孩子答应才可以
乜訫
2019年8月
举报 回复(0) 点赞(0)
我不会这样做,如果我拿我家孩子的东西,我会经过她们的同意
草莓炒花椰菜
2019年8月
举报 回复(0) 点赞(0)
二. 带领孩子发现分享的乐趣

最初,孩子不懂得分享,是因为不知道这样做有什么意义,所以家长要带领孩子逐步去发现分享的乐趣。

比如,跟孩子说:“你看,你有一个娃娃,妹妹也有一个娃娃,如果你们把娃娃放在一起,就可以玩过家家了!”

这样,孩子就明白了,原来分享能让玩具变多,还能发现更有意思的玩法,只有体会到分享的快乐,孩子才会乐于主动分享。





三. 让孩子自己寻找适合的分享方式

既然孩子不肯遵循你给出的分享方式,那么我们不妨试试让他亲自制定规则。

比如,在家里有小朋友来做客之前,让孩子把玩具整理成3类:能够和别人一起玩的、能够接受送给别人的、和最最心爱绝对不能分享的。

然后把不能分享的玩具收起来,即使不小心被别的孩子翻找出来,父母也要站在孩子这一边,和他一起守护玩具的所有权。

同样的,当其他孩子想玩其他两类玩具时,即使孩子舍不得,也要告诉他:规则就是规则,答应了就要遵守。

这样,孩子就会逐渐摸索出一套专属的分享方式,明白自己的底线在哪里,父母也不用再“威逼利诱”了。

而一个会制定规则,并且能够遵守规则的孩子,必然能够在人生的道路上走的更远。






四. 营造乐于分享的家庭氛围

我们知道,孩子很多行为都是源于模仿,如果他们在生活中很少看到大人分享,这件事情对他来讲是陌生的,自然也不会做出分享的举动。

所以,我们平时可以多制造一些分享的机会,比如在削好水果之后, 妈妈让孩子给每位家庭成员都递一块,同时自己也吃一块,让他受到潜移默化的影响,明白分享是一种常态。

所以,当你要孩子分享的时候,他也会自然而然的照做,不觉得有什么问题,更不会觉得自己“损失”了什么。
草莓炒花椰菜
2019年8月
举报 回复(0) 点赞(0)
面对孩子不愿分享的行为,父母要避开哪些误区

一. 强迫孩子分享

当我们发现孩子不愿意把玩具分享给小伙伴的时候,很多家长常常会采取“强制手段”:

一劝二骂三强迫, 有些急性子的家长,看孩子不听,干脆自己上手把玩具夺过来,孩子在整个过程中只感受到了痛苦,自然会产生抗拒心理。

想想看,我们的初衷本来是让孩子在分享中交到更多朋友,获得快乐,如果孩子总是被迫作出违背本意的决定,岂不是本末倒置了吗?






二. 自作主张将孩子的东西送人

如果孩子连自己的东西都没有支配的权利,就会丧失安全感,久而久之,性格也将受到很大的影响,尤其容易形成“讨好型人格”。

最近热播的日剧《凪的新生活》中,女主角凪就曾经是这样一个不懂得拒绝的女孩,即使同事把各种闲杂工作都派到她头上,她也只会默默的说“好”





同样是开头提到的那个知乎问题,另一位父亲的做法才更值得借鉴:





孩子想象力和无差别劳动的结晶,在父亲看来与珍宝无异,即便是亲戚也不能夺走。

于是,这位父亲赢得了儿子的尊重与爱戴,也成为了儿子以后当父亲的榜样。

而自作主张将孩子的东西送人的做法,不仅会破坏孩子的安全感和自尊,更是在透支他对父母的信任和敬佩。
草莓炒花椰菜
2019年8月
举报 回复(0) 点赞(0)
三. 没有建立借与还的概念,以为给了别人就拿不回来了

朋友曾跟我说过这么一个故事,亲戚来家里做客,他让女儿把玩具摆出来和表妹一起玩,没想到女儿摇头抗议,嘴里还念叨着:“不给,不给,给了就没了!”

原来,孩子把“分享”和“送给”混淆了,朋友赶紧跟女儿解释说,分享是一起玩的意思,玩完之后妹妹会把玩具给你的。女儿听完之后,表情明显轻松下来。

所以,草莓建议,平日里家长可以跟宝宝玩一玩借东西的游戏,逐渐帮他建立借与还的概念,比如妈妈向宝宝借一个玩偶,然后十分钟之后再还给他,再让宝宝向妈妈借一样东西,同样是到了时间要归还。

一方面让他意识到,分享出去的玩具是可以拿回来的,仍然是属于他的,所以不必担心。另一方面,也是在教孩子遵守规则。






四. 有些东西对自己来说很重要,不能分享

在大人眼中,孩子的玩具都再平常不过,有些甚至已经玩的破破烂烂,但在孩子看来,却是非常珍贵的,可能是每天晚上陪他睡觉的玩具熊,可能是他的奥特曼里最帅的那一个。重要程度不逊于我们的贵重物品。

设想一下,如果有人对你说:“你的房子不错,给我住段时间吧。”或者说:“把你的存款分给我一半怎么样?”你会有什么感受?一定很生气,觉得对方疯了对不对?

在孩子心里也是一样的。所以,在孩子表示抗拒的时候,家长不妨换位思考一下,试着了解拒绝背后的原因,而不是直接给他贴上“自私”的标签。



草莓炒花椰菜
2019年8月
举报 回复(0) 点赞(0)
孩子为什么不愿意分享

一. 孩子进入了“物权意识敏感期”

我们常常发现,两三岁的孩子有时候格外“霸道”,喜欢把什么东西都据为己有,但凡是自己视线范围内的东西,都不让别人碰,还要大声宣告:“这是我的!”

主持人杨乐乐也在节目中提到儿子沐沐2岁时的表现:





其实,这并不是自私,而是孩子进入物权意识敏感期的标志。这意味着他已经有了很强的自我意识,正在学着探索自己与物品间的关系。

我们要做的是尊重孩子的物权,进行正确的引导,而不是强行纠正他的行为。

二. 习惯性拒绝孩子的分享

刚刚讲了,孩子的物权敏感期通常在2-3岁,有些家长可能要问了,我家孩子已经过了3岁,怎么还是跟小时候一样,什么都要自己霸着,不肯分给别人呢?

其实孩子最初的确会有一些自发的分享行为,比如,我们对宝宝说:“给我吃一口吧。”孩子往往真的会把手里的食物递到爸爸妈妈嘴边,而这个时候,父母又会说:“妈妈不吃,你吃吧。”或者隔空咬一口,假装自己吃到了。毕竟我们怎么能真要孩子的东西呢?

时间长了,孩子就会认为,这些东西理所当然就是他的,没有分享的必要。这个时候你再要求他转变观念,主动把手上的东西分享出去,就会困难的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