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因自己的教育毁了孩子的一生
英坤 Louis
3岁以上 · 来自郑州市
2019年8月
或许很多人觉得这是一个耸动的标题,的确大部分家庭的家长都是普通且善良的人,虽然家庭教育的水平千差万别,又能差到哪去呢?但其实很多家庭对于宝宝的教育往往存在着不易察觉的失误或者漏洞,而相信大部分人也认可,原生家庭对一个人的人生走向是发挥着极其重要的影响的,那么这些失误与漏洞就极有可能影响一个孩子的一生。但我们不可能要求每一个人的育儿水平都标准化,那么在教育儿童这个问题上,我们这些年轻的爸爸妈妈应该如何面对呢?我们有该如何在尽自己最大能力的前提下,让孩子走在一个健康成长的人生道路上,而不是“毁了孩子的一生”呢?而作为一个普通的母亲,我又有什么可以分享给大家的呢?




教育孩子的第一条:自我控制与自我教育

我相信每个与我年纪相仿的家长都一样,有着自己的喜怒哀乐,有着自己的“笑点”,也有着自己的“雷区”,有时会“丧”有时会“佛”,而这些情绪我们面对孩子——一个幼小时期把我们当做全世界的孩子——无疑都会产生巨大的影响,而作为年轻一代尤其是“独生子女”一代的我们,相当多的人的情绪管控是有存在着或多或少的问题的。如果我们不能管控好自己的情绪和行为,我们在教育孩子的第一关就过不去,不要成为给孩子制造负面东西的家长。
当然,我们不可能随时保持一样一致的情绪,我不是机器人,每个人都不是,但我们应该把自己的情绪和行为控制在一个合理的范围内,而这个范围的厘定及如何保持在这个尺度内,就是一个自己受教和学习的过程。我一直认为,作为母亲其实不是在教育我的孩子,因为我也没有教育任何宝宝的经验,我和我的孩子是在一起成长、学习、进步,我们有各自独立的人生,而我们在人生的道路上的关系是相互陪伴相互扶持的伙伴,我走在自己的人生道路上,这一段的风景便是有了一个需要我陪伴的宝宝,这一段我们不需要学习吗?



0个字符 评论
按热度
评论 ( 21 )
天使姗姗
2019年8月
举报 回复(0) 点赞(0)
育儿先育己
猪孩儿
2019年8月
举报 回复(0) 点赞(0)
受益匪浅,希望自己也可以成为一个好麻麻
JessieW228
2019年8月
举报 回复(0) 点赞(0)
毁人不倦
|6762_6090
2019年8月
举报 回复(0) 点赞(0)
有道理
那个姓张的人啊
2019年8月
举报 回复(0) 点赞(0)
作为幼儿教育者,很赞同你的育儿理念哦
那个姓张的人啊
2019年8月
举报 回复(0) 点赞(0)
作为幼儿教育者,很赞同你的育儿理念哦
那个姓张的人啊
2019年8月
举报 回复(0) 点赞(0)
作为幼儿教育者,很赞同你的育儿理念哦
宝宝睡觉觉520
2019年8月
举报 回复(0) 点赞(0)
谢谢分享
家有小公主love
2019年8月
举报 回复(0) 点赞(0)
受益匪浅
不知道要叫人称
2019年8月
举报 回复(0) 点赞(0)
谢谢分享
英坤 Louis
2019年8月
举报 回复(0) 点赞(0)
教育孩子第三条:缓冲地带

这里的“缓冲地带”是指我们在与孩子沟通时候需要设置的一些缓冲空间,我的经验有这两方面:家长发火前的警告;孩子叙述时的聆听。




之前也说过,每个家长都是有喜怒哀乐的,我们也需要做自我控制,但在教育孩子时难免会因孩子的错误或者我们的情绪动怒、发火,而我们在这个时候,其实需要给孩子一个警告:“再XX,我就要发火了!”,这既是一种对孩子的警告,其实也是我们自己的情绪控管,同时也教会了孩子一句很有用的话,让孩子在面对其他人的时候,学会警告与自我情绪控制。这时候,我们与孩子沟通的时候就更容易明白对方的心理活动,让亲子间的沟通有一个缓冲地带。




第二个我想说的是学会聆听,很多家长都是表面上勉强做到这一点,听孩子把话讲完但并没有站在孩子的角度去思考,所以会在孩子表述他们碰到的事物时武断的打断或快速的下结论、评价。作为一个历世不久的小生命,这些孩子们面对很多看似普通的事情时,都在受着很大的“冲击”,每天都在经历各种“石破天惊”,所以在面对孩子的时候,我们要细细聆听,看看事情对孩子的影响到哪一步,并作出正确的反应,帮孩子理解、面对那些“事关重大”的悲伤、欢喜、尴尬、失望、气愤等等,让孩子在情绪上有一个良好的缓冲。



英坤 Louis
2019年8月
举报 回复(0) 点赞(0)
教育孩子的第二条:严格的行为界限设定

被说“没家教”对于中国人来讲,算是十分严重的评价了,可见家教在我们的传统文化中十分重要,而家教是什么?为何我们都十分讨厌缺乏家教的“熊孩子”?为什么明明都有给孩子讲道理,而孩子还是我行我素很难控制呢?答案其实很简单,我们在家庭教育中,缺失了对孩子行为的界限设定,造成了孩子仿佛“没家教”。




其实界限的设定的第一步就是“立规矩”,也就是给出孩子一个范围:可以做什么不能做什么;什么时候可以做什么不能做什么;什么地点可以做什么不能做什么。而第二点就是“守规矩”,规定订立后如果不执行,那么规矩就同形同虚设,所以不论是给孩子定出的规矩还是给我们家长定出的规矩,我们都需要严格执行。现在很多家长因为对孩子的宠溺,“佛系”管娃,虽然教了孩子要守规矩,做事要清楚界限,但孩子突破就突破了,既没有惩罚也没有奖励,这就导致了孩子在行为上少了约束。更重要的是,这种界限感会塑造孩子自我约束的能力,这种能力对于孩子一生都是很重要的。




比如我家宝宝在熊孩子阶段也是很闹腾的,尤其是在公众场合,小家伙仿佛知道我在人多的地方不会“收拾”他一样。比如看电影,他也会像很多孩子一样,兴奋的“怪叫”,其实孩子们都有天然的“刷存在感”的行为,比如尖叫或者乱动,首先我们要了解孩子为什么这么做,然后我们要给孩子说明我们不允许他们在某些场合这样做的原因。当然,最后我们要告诉他们你们一旦这么做,后果是什么。我记得当时带宝宝看《海洋奇缘》,他一进场还算安静,但电影开始没多久,就大声说话和叫。我就像之前我们约定的那样“在电影院打扰别人看电影,就不许继续看下去”,开场十分钟就把他带离了电影院。之后带离影院的事还发生过一次,再后来后来孩子知道了“捣乱就没电影看”,从此看电影看话剧都乖乖的。


下载妈妈网孕育APP,查看更多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