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精:孩子被打了,如果不打回去,后面怎么办?
小猫鱼妹妹
2岁1个月15天 · 来自上海市
2016年8月
序言:
       所有的父母都不希望孩子被欺负。但是这样的事情经常还是会遇到。家长们也都很矛盾。有两种声音,一种是打回去,一种是不要打回去。
       很显然,这两个结果都有后遗症,都不能完全让家长们满意。感到很矛盾。
       我今天发表这篇文章的目的,主要是想从全局的角度出发,分别来分析一下由这件事产生的心理变化造成选择困难的矛盾是什么,应该怎样面对被打的局面?
       事先声明,我并不是专业的心理学家。我只是发表自己对这件事情的见解。如有雷同,幸会。如有不同意见,不喜勿喷。
      正文:
      孩子的成长,就好像是从一个原始的小动物进化成社会行为能力的成人的转型过程。
      小孩子刚出生的行为和思维能力和智力,就像一个小动物一样,所有的学习都是靠本能条件反射来获取信息。
      孩子三岁前有很多敏感期,自我意识形成的初期,语言发育还稍微滞后,行动能力先发育,短期记忆为主,感性思维为主,自私,遇到威胁具有攻击性,这些就是类似小动物的思维和行为模式。毋庸置疑,这正是孩子正常的发育必经之路。也是我们人类文明进步以后还保留的一些祖先生存的本能反应。随着时代的发展,人类才具备有社会形态和适应文明社会的能力。
       也就是说,从人的进化先后顺序来说,先有具备生存的本能,在生命得到安全保障的前提下,再会有适应社会的行为。
      如果把这个观点放在孩子成长的过程中来说,三岁就是这样一个分水岭。三岁前行动和思维能力有限,能力更像是一个小动物。三岁以后进入幼儿园,就要开始学习并且适应社会的能力。
0个字符 评论
按热度
评论 ( 13 )
小猫鱼妹妹
2016年8月
举报 回复(0) 点赞(0)
因为世界上上没有后悔药;正因为我们都知道错过的事永远都回不来;正因为知道有一天我们会失去现在拥有的一切,所以我们才会更懂得珍惜和更加用心品味现在拥有的幸福。哪怕你有一天永远离开了孩子,你也不要担心孩子一个人会很孤独。因为你给了他正能量,你从他出生那天开始每天都在他的大脑里储存正能量的记忆,当你不再她身边的时候,你在她记忆里永远储存着的正能量的记忆,能延续你对他的爱,继续给他正能量,陪伴他度过的余生一定也是充满爱的能量的。    打人是错误的行为,被人打就打回去,就是冤冤相报。给孩子的大脑里灌进负面能量,到你离开孩子的那天,孩子失去你的保护,就是孩子遭报应的那天。    做人要学会谦让,善待他人。老天对任何人都是公平的。好人一定会有好报,千万不要怀疑,只是时辰未到而已。静观其变。
小猫鱼妹妹
2016年8月
举报 回复(0) 点赞(0)
还有,可以告诉孩子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弱点,比自己强大的对手也一定会有弱点。如果把自己的弱点放大,把对方的优点放大,那么一旦和对方发生冲突,首先你自己负面的心里暗示就已经输了一半了。如果能刚好反一反,把自己的优点扩大,把自己的弱点化小,对方的弱点放大,优点化小,需要一点勇气和较好口才还有耐心。要能沉的住气,遇事快速冷静。遇到挫折能第一时间调整好心态。这些能力需要后天培养,需要正面的积极能量源源不断的,孩子的正能量来自于父母的爱和关注。少批评孩子,有事不要先入为主的给孩子扣帽子。多理解孩子的处境和她想要什么。    也尽量避免带有色眼镜看别人家打人的孩子。其实仔细想想,那样的孩子才是真正可怜的孩子。有父母生没有父母养。小的时候别人都可以让着他,长大以后吃亏的肯定是他自己。有一个放纵任性自由的童年只是暂时的幸福,但必定迎来一个很悲哀的未来。而我们如果遇到小霸王,躲得掉就躲,躲不掉就要全力挑战他,用正确的方式来引导孩子战胜小霸王,父母能给孩子自信,家也可以给孩子疗伤。所以有父母教的孩子肯定比没父母教的孩子幸福。我相信孩子一定会借此机会锻炼自己心理变的更成熟稳定,处事不惊的能力越小培养后期潜力越大。遇到越是难过的关卡,首先你不要放弃,孩子也会有自信的,要知道越是高的门槛你能过得去,你的内心也就被训练的越强大。    人往往害怕的不是事情,而是害怕本身。我们要战胜自己心理的恐惧。我们自己有正能量,才能传给孩子正能量。没有什么大不了的,摔倒了爬起来,拍拍身上的灰,面带微笑的继续往前走。每次失败以后要记得总结经验和教训,调整好状态,重新再出发。过去的事情已成为过去,再回头也没有办法改变,所以我们只能往前看,往前跑。
小猫鱼妹妹
2016年8月
举报 回复(0) 点赞(0)
还有些父母把孩子给老人带以为没有后顾之忧。实际上那只是你一厢情愿的想法。父母才是法定监护人,老人从责任来说,只是帮忙照顾并不是名分涨。父母让老人带,多半都是客观原因,但是不能成为不关心孩子的理由,更多的只是逃避责任的借口。老人带孩子,下班回家应该要问一下老人今天孩子吃了哪些东西,胃口好不好,玩了哪些东西,情况怎么样。更考究一点的事先把孩子今天的活动都安排好,列张表格,然后把饮食的营养搭配菜单列出,菜买好提前放进冰箱。关照一些注意事项,临出门前和孩子道别并且告诉孩子几点能回来,晚上的安排也可以提前预告,让孩子有个盼头。然后再问长辈有什么问题及时电话联系,给一些消费卡备用。午休的时候打个电话回去问候孩子的情况。      孩子被打要不要打回去。我的想法是,一定不要打回去。而是应该正确的引导,在自己严加保护孩子的安全的前提下,还可以给孩子多增加几个户外运动,不能打人,但能教她大声呼叫能告状,还能逃跑。体能训练一是训练身体的协调能力和应变能力。不打人还有什么别的办法?就是跑,或躲开,跑的速度比他的拳头快。不和对方正面冲突就打不起来了。还有可以多交一些朋友,和朋友在一起,靠团结的力量永远比对付一个小霸王的力量大。不用武力,还可以用计谋和策略。培养孩子阅读能力,现在有很多情商培养的绘本,也是一种很好的学习应变各种情况的能力。
520孩子他妈
2016年8月
举报 回复(0) 点赞(0)
赞,受用了
小猫鱼妹妹
2016年8月
举报 回复(0) 点赞(0)
孩子抢玩具和护食是一样的概念,就是因为,孩子在一岁以后开始发育的自我意识的敏感期。父母没有正确的引导,导致把孩子教的很自私。抢第一次家长没有制止,就等于认可孩子可以抢东西的行为是正确的。从而助长他的潜意识的判断,把自我意和自私划了等号。屡次抢玩具成功以后又没有得到家长明确的阻止。那么孩子会带着越来越自信的胜利者的姿态找下一个目标。孩子在小的时候并没有判断是非的能力,他们自己什么都不懂,当然也就没有标准来约束自己的行为规范。所有的行为规范都是由主要抚养人来承担。关系到孩子性格的形成,责任重大。但是现在大部分父母都要上班,把孩子放在家里让老人照顾,很多老人年迈,只能照顾孩子吃饱穿暖,并不懂怎样教孩子做人的道理。就这样有些孩子一开始只是犯了小错误,但是老人不管,放任小错变成习惯,习惯又变成自然。等到上小学的时候才发现问题那么多。都不知道该怎么办。这时候父母打骂反而效果很差。那是因为一个习惯养成太容易,而要改掉一个早已经养成习惯的行为是非常难的。而这时候孩子已经大了,叛逆心更重。教育起来难度更大。    也有些父母认为小孩从小已经被宠坏,和孩子讲道理他们未必肯听,想等到上幼儿园里让老师管。可是这样做真的能行吗?答案是否定的。在家里教不好的孩子,在幼儿园里更加教不好。原因是,幼儿园里老师要同时管那么多孩子,而在家里几个大人教一个孩子,从分心程度来说,肯定家人更加能集中精力,老师肯定会分心。而且幼儿园老师也要看家长的态度和配合度。不能容忍把孩子丢给老师管的家长。
小猫鱼妹妹
2016年8月
举报 回复(0) 点赞(0)
后来有一次回家,经过隔壁家门口,听到隔壁孩子奶奶在哄她吃饭的对话,吃一口很好吃的蛋羹。孩子说不吃,奶奶又继续说,你不吃奶奶就给妹妹吃咯,不给你吃咯。她听到以后马上就冲过去大口吃了起来。她奶奶就说,不要这么急,都是你的,都给你一个人吃,不给妹妹吃。她稍微放慢了速度发出“嗯”的回应。我突然想起隔壁小妞和我们分享玩具以后看我们的不一样的眼神,我就推断,她这样强的占有欲,应该和她们这样的语言暗示有关。第二天我们又很巧的在出门时候路过他们家门口,他们家开着门边趁凉边吃晚饭。孩子也是因为吃饭比较慢,听到她妈妈对她说,“你不吃妹妹要来抢了,你快点吃掉妹妹就吃不到。”说这话的时候他们也看到我们出门了,我妈妈和我老公听到这话以后,我妈妈就和她们打招呼,他们让她进去聊会儿天,她说你们这样教孩子吃饭的呀,怪不得我们每次都被你们抢玩具呢!      他们听到以后很无辜的回答我们,对不起,她不是故意说我们孩子的,是她女儿吃饭太不好了,好好说都不听,打也打过,打多了她皮厚,没办法就想这样说她就能吃饭。我妈就说,你这样说她就会和妹妹对立,以为妹妹要抢她东西。她妈妈问我们,那应该怎么说才对呀。我妈说,要正面引导孩子,说这些是什么菜,有哪些营养价值,吃了以后有什么好处。还有一起吃饭要吃给她看很香很好吃的样子。如果要用抢着吃逼她快点吃,也得自己家人和她抢,看谁吃的快,要是吃得慢的妈妈就吃掉了。这样说也能达到同样的效果。他们这才知道。孩子奶奶事后也和我们说,因为这个方法效果很好,所以就用到现在。她也没想到后果这么严重。
小猫鱼妹妹
2016年8月
举报 回复(0) 点赞(0)
中间隔几天,后面再一起玩的时候,她也会把她的玩具互相交换着玩,但是她的眼神里总露出一些担心她的玩具被我们抢掉不还给她了。在这样一种又想交换但又不敢信任我们的矛盾眼神中,动作都很不自然的那种。很快她直接冲过来抢去了紧紧抱着不再给我们玩。我女儿有点受打击,姐姐一个人拿两个玩具,她一个玩具都没有。交换的玩具是姐姐的,明明是姐姐愿意给她的怎么又硬抢去了。她不明白为什么姐姐是这样的。好多次都是这样。我也觉得有点奇怪,但毕竟是隔壁的孩子,来者是客我们不会和小孩计较。有时她会打我们,我也确实很生气。要说他们的家教是怎么样的,她的父母工作忙,下班回来又不愿意自己带孩子,能偷懒就偷懒。她白天都是奶奶一个人带的。她奶奶退休前是小学数学老师。对孩子的教育和照顾是非常用心的,但是年纪大了体力有限,一岁多了她也知道孩子应该去淘气堡之类的游乐场爬高和滑滑梯体能锻炼,但是孩子的父母也不知道出于什么原因,不愿意让孩子去玩,奶奶只能在家里带她,要么就附近逛逛晒太阳,可是孩子活动量太大,这些活动根本不够。力气多的用不完,奶奶要烧饭要整理房间,她一个人玩就会无聊,就在家里翻东西,弄的到处都是。她奶奶也知道没东西玩就是会这样捣蛋的。经常闯祸,就只能做规矩。可是孩子的本性就是要玩,不给玩就捣蛋是必然的结果。一闯祸或有危险就被训。孩子开始有叛逆心理。很犟不听话,一岁多喜欢把东西扔在地上,其实这也是一个敏感期,但是他们不知道以为是孩子故意叛逆的坏习惯,一定要强制镇压。可是越压越叛逆。这个敏感期到现在已经29个月了还没过。
小猫鱼妹妹
2016年8月
举报 回复(0) 点赞(0)
一岁前带她去儿童活动室,和同龄孩子一起玩,她的眼睛和注意力都只是看,更多时候都是安静的坐着。    我是个话唠,在家就不停的和孩子说话互动逗她笑,但是都是她对我笑,和看着周围环境和家人做事,要么就自己玩一堆玩具,或我陪她玩玩具。八个月会叫爸爸妈妈外婆奶奶,其他话都很少说。每次体检行为能力发育也都很正常,一直觉得是她的性格关系。她11个月的时候,我随口说了一句,“你帮妈妈把门口的鞋柜上的一个小快递盒子拿过来好吗?”刚说完,我就后悔了,想这句话那么长,语法这么复杂,孩子肯定听不懂,我正准备自己去拿的时候,就看到她一声不吭的爬到房间外面去了(那时候还只会爬)。我到房门口,就看到她爬几步,就停下用一只手推那个小盒子往前移动,再爬几步再推一下。我很惊讶她能听懂这么复杂的话,并且能够正确的找到制定的盒子帮我拿过来。    也是11个月,她很明显喜欢我的画笔,经常拿来当玩具,我怕有危险不让她玩,她偏要玩。看她哀求的眼神就给她玩了,我就坐在边上随时可以保证她的安全。也没想到她的性格特别细腻,看她玩笔盖,重复盖上又拔下来的动作都是用两个手指完成的,而且动作的精确度很高,每次都是一下子就对准了盖进去的。玩好了还帮我把笔都一支一支整齐的放回盒子里去,有一些笔头往上的她还会再拿出来,把笔尖掉个头再放进去。隔壁的小姐姐心思比较活跃,她的注意力比较分散。而且破坏力很大。经常串门和妹妹玩,到我们家来抓玩具就扔。看到我女儿手里的东西她一定都会抢下来。抢掉了直接走到隔壁房间躲起来,我女儿不会走路,根本跟不上她的速度,急得哭。我也教过她们很多次,有玩具一起分享,换着玩,不要抢。每次她都挺配合的,得到我的表扬以后她都很愿意交换而不抢玩具。但是我也留意到一个细节,每次她很高兴的交换玩具以后,中间隔了几天,后面又再一起玩交换玩具以后,她的眼神有一种担心她的东西被我们抢掉不还的感觉。
小猫鱼妹妹
2016年8月
举报 回复(0) 点赞(0)
孩子0-6岁都有很多敏感期,不同年龄和个体差异的孩子敏感期都不一样。首先要了解孩子每一个敏感期各有什么样的情况。然后在平时和孩子一起相处的时间里细心观察孩子的行为,并且找出一些特定的规律。就能了解你的孩子为什么会做一些“坏”事情的原因。你会理解他的行为背后的原因,你就能知道如何帮助他顺利度过每一个敏感期。    遇到和孩子相处的其他小伙伴,你也可以用同样的方法抓住对方孩子的敏感期,知己知彼方能百战百胜。对方孩子也不完全是故意打人的,多半也是因为他们也正好是处在敏感期的问题上,两个孩子才发生了冲突,而对方的父母不一定了解敏感期是什么。可能在他的教育方式上做了错误的判断。导致敏感期没有顺利度过。很多性格上的缺陷就是在这0-6岁阶段产生的,父母并不一定知道。    我的女儿和隔壁比我们大四个月小姐姐一起玩,那个女孩其实也挺可爱的,在月子里哭声特别大,而且经常哭,饿了尿了一分钟都等不及,睡觉喝奶时间经常不固定,睡着的时候听到一点点响声就惊醒哭很久,很难哄睡着,她的性格特点表现出外向的气质。我女儿出生后,饿了尿了也能忍着住不哭,等到实在忍不住了才哭,而且哭声很小,而且睡觉喝奶的时间都很规律,半夜睡觉声音响一点也不容易醒,哭了很容易哄笑。性格比隔壁小姐姐内向一些。外向内向都是先天性格气质决定的,是基因里固有的特点,后天没有办法改变。    两个孩子长大一点以后,就经常抱着串门玩,她们家看到人特别疯狂,尖叫,六个月扶着她的腰可以跳很久,而且心思很活跃会主动引我们玩,我女儿就相对比较闷,经常面无表情的看着我们做事,听着我们说话,看我们玩,她表面上自己管自己玩,实际上是在观察我们的一言一行。外人来做客都会说我女儿性格太闷了不活跃,建议我们要多带她出去走走。我们一直带她出去走走,可很长一段时间她就是靠着我们的肩一直到回来一声不吭。
小猫鱼妹妹
2016年8月
举报 回复(0) 点赞(0)
我们都知道,性格好的,懂礼貌,谦让的孩子最受人喜欢,朋友也最多。而打人的孩子往往到哪里都不受欢迎。别人打你,是别人的错。如果你也打还别人,你就和他没什么两样了。你在幼儿园里打还对方,其他同学都看到,就算你打赢了,你也会输掉一些本来关系很好的朋友。因为你打赢了一个人见人怕的同学,你就比他更霸道,朋友们都知道你的武力在任何人之上,他们会害怕得罪你而不敢和你走的太近。    性格好的孩子,不还手,看起来是弱势,容易吃眼前亏,但是能赢得好人缘,这也是一种非常强大的竞争力。孩子长大以后要到社会上竞争的,社会就是靠情商,能和不同性格和脾气的人打交道。朋友多路就广,朋友少寸步难行。靠武力解决问题的人,只能打个人战,但是一旦遇到对方团结起来就必输无疑。所以会打人的孩子早晚都会被社会淘汰。会团结合作精神的孩子才会在未来的发展路上一路顺风。    幼儿园和小学的学习内容并不多,多半时间都是在玩。也有很多父母觉得幼儿园不教东西光瞎玩很浪费时间,但事实上幼儿园就是通过玩来培养孩子和同伴友好相处和团队合作能力。    你想要把孩子培养成一个高情商的孩子,你就必须要教孩子把同伴当成并肩作战的合作伙伴,而不是遇到冲突就不和他玩。要知道,我们所有的人都有自己的想法,没有两个人是完全一模一样的。我们要教孩子学会求同存异,而不是排斥异己。      接下来我把我女儿的故事分享给大家,希望我的方法能给大家一些参考和启发。    性格决定命运。三岁看到大,六岁看到老。这句话一点都不假。孩子年龄越小可塑性越大。不是任何事情都是越小越可塑造,而是得靠一些小诀窍。抓住孩子每一个发育阶段的敏感期就是关键。
小猫鱼妹妹
2016年8月
举报 回复(0) 点赞(0)
被打的孩子里面,大部分都是一些还没有上幼儿园或刚上幼儿园不久的小宝宝,被打了也不知道该怎样应对。而已经上过一段时间幼儿园的孩子,或多或少都有一些应对经验。所以本篇重点讲那些没有应对经验的孩子。    在幼儿园之前的两三年,都是自己家里带的,在家里有家长宠爱,有安全感,可以任性。在家里有要求父母都会顺着孩子,孩子习惯拿来主义的思想,没有人和他争抢。可是到了外面,遇到同龄小伙伴一起玩,已经习惯什么事都要依着自己的孩子就不习惯了,因为遇到的对手也是一样的要顺着自己想法的习惯。谁都不愿意让步,矛盾就产生了,个子高的力气大的能力强的那个肯定是胜利者。可是这样一来,胜利者每次都胜利,越来越自我感觉良好,认为这应该是他的东西。失败者每次都失败,生理心理都是失败者,底气不足。两个小孩一对一冲突,力大者取胜。但那仅仅只代表个人争夺赛。输赢的结果只是代表个人的得失。    有些妈妈心疼孩子,就觉得孩子被打了,很想教她打回去。我很理解这样的气愤的心情。因为我的女儿也是年龄小被欺负的那个。我有一瞬间也产生过这样的想法,只是很快理智战胜了情绪,应该要冷静对待这件事,不应该打。    我的理智告诉我,遇到一个孩子会打人,并不意味着所有的孩子都会打人。事实上,大部分孩子都是友好的可以善待的。我们要把孩子教育成为一个适应大部分人的相处之道,而不是把所有习惯都只为了预防小概率发生的事情上。会打人的孩子到了幼儿园会没有朋友,所有孩子都不会和他玩,我们只要教孩子和大集体一起和睦相处,没必要把自己孩子的性格也培养成霸道强势的被孤立的角色上去。
稳稳的漂亮麻麻
2016年8月
举报 回复(0) 点赞(0)
这个事情确实是一个很头疼很纠结的事情我觉得也要分事情的严重性
下载妈妈网孕育APP,查看更多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