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大后亲密关系总是处理不好,婴儿时期很关键!
平姐Angel
3岁以上 · 来自广州市
2020年6月
依恋,作为心理学上的定义,指个人对其他人长久持续的情感联系

当你观察自己和身边的人时候,你有时可能会感到困惑。为什么有的人更容易与父母恋人有较为稳定的关系,而有的人十分的高冷难相处拒人于千里之外,有的人对情感十分的焦虑,常常担心自己的恋人会不会离开自己,而有的人,期待与别人产生连接却又止步于害怕。这真的单纯的只是因为性格的问题吗?

在细心一点,你会发现,这样的情感反应,大多数都在同一个人身上存在着惊人的一致性。也就是说,从婴孩到成人从家人到恋人,这样的依恋联结是持续存在的。如果你是一个安全型的人,你对于外界所有的情感联系基本都是友好、不焦虑的;而如果你是一个不安全型的人,你对其他人的亲密接触,也就会出现恐惧或回避。

所以,当你希望把孩子培养成为一个对亲密关系处理还不错的宝宝,首先你要理解什么是依恋?

依恋的类型有哪些?
陌生情境测验( strange situation test):妈妈带着1岁婴儿到实验室,实验室里有玩具。婴儿在实验室里玩了一会后,妈妈会离开。在妈妈离开时,不同的婴儿有不同的反应。在妈妈回来后,婴儿也有不同的反应。研究者总结出了四种典型的反应类型。

图源:锐景图库

“安全型”(Secure)依恋

宝宝的反应:妈妈离开时会很难过哭泣,但妈妈走后可以很快平复下来继续玩玩具,重新看见妈妈时会开心,黏了妈妈一会后,会自己再开始自得其乐地玩玩具; 

如果当宝宝需要照顾时,父母总是在宝宝身边并给予互动与注意力,宝宝就会感受到安全、爱和自信。这种宝宝会比较不拘谨、爱笑、容易和其他人交往,发展出“安全型”(Secure)依恋


安全型依恋成人后:容易与人亲密,并安心地依赖和被依赖,不担心会被抛弃。会让爱人感觉“我很好你也很好”,也是我们经常所说很有安全感的表现。 

“回避型”(Avoidant)依恋

宝宝的反应:妈妈离开时,他们并不表示反抗很少有紧张不安的表现;当妈妈回来时,也往往不予理会,表示忽略而不是高兴,自己玩自己的。有时也会欢迎妈妈的回来,但时间非常短暂。

如果当婴儿需要的时候,父母总是不出现,态度是冷漠和拒绝的,婴儿就会认为他人是无法信赖的,从而对他人充满怀疑,甚至陷入抑郁和绝望,发展成“回避型”(Avoidant)依恋

回避型依恋成人后:感到与人亲密是不舒服的、难以信任和依赖他人。认为人都不可靠,只能靠自己。对东西比对人有兴趣,在恋爱中不容易有亲密感,很需要有自己的空间,可能会通过打压别人来让自己感觉良好。他会让爱人感觉“我很好你不好”。


图源:锐景图库

“焦虑-矛盾型”依恋

宝宝的反应:妈妈离开前就显得很警惕,当妈妈离开时非常苦恼极度反抗,任何一次短暂的分离都会引起大喊大叫。但是当妈妈回来时,态度又是矛盾的,既寻求妈妈的接触,但同时又反抗与母亲的接触,当妈妈亲近他,他会生气拒绝推开。但是要他重新回去做游戏似乎又不太容易,不时地朝妈妈这里看。

如果大人对孩子的照顾时有时无,行为无法预测,婴儿就会开始用各种行为试图找回自己的父母。由于不确定照料者什么时候会回应,婴儿会表现出紧张和过分依赖,发展成“焦虑-矛盾型”(Anxious-ambivalent)依恋

焦虑-矛盾型依恋成人后渴望与人亲密,但总是发现、怀疑和恐惧另一半不想达到同样的亲密。会怕被抛弃,自己会觉得你好我不好,于是他开始想要牢牢的抓住对方。如果遇到一位安全型的恋人,那么他的焦虑情绪会在对方的安抚中逐渐稳定下来。而如果他遇到一位回避型的恋人,对方又恰恰害怕控制,于是双方都很累。


混乱型(disorgaized)依恋混乱型(disorgaized)/迷失型(disoriented)的依恋,又称恐惧型

当依恋对象不仅被宝宝认识为安全港,同时也被认识为危险的来源时,就会让孩子陷入茫然混乱状态,本来儿童先天预设应该是受到惊吓就逃向父母,但如果此时父母也是危险源时,他就被“卡在”是该靠近还是避开父母的矛盾冲突之中

这是一个很难维持的处境,因为儿童对父母的依赖,让他们无处可逃。在一个有关父母虐待婴儿的研究中,82%的婴儿被鉴定为混乱型,另一个研究表明,在那些处于贫困精神疾病滥用药物等类似压力源下的家庭中混乱型的几率高到不成比例。

恐惧型依恋成人后:既期待亲密,又害怕被拒绝和欺骗,不愿意与他人亲近。和人相处时,一开始会拒人于千里之外,因为害怕受伤害,但他其实内心是渴望和别人交往的;一旦他接纳了你,让你进来了,可能就会紧紧抓住你,让你有窒息的感觉。通常会让爱人和自己都感到“我们都不好”。


图源:锐景图库

宝宝依恋的发展阶段

01
前依恋阶段(出生到6周)
这一阶段婴儿可以识别自己母亲的气味和声音。会抓握、微笑、哭泣和凝视成人的眼睛来与外界互动,但是,还没有形成对妈妈的特别依恋,因此他们不介意与不熟悉的成人留在一起

02
“形成中的”阶段(6周至6-8个月)
这一阶段宝宝对熟悉的照料者和陌生人反应不同。随着宝宝与妈妈交流,他们得知自己的行动可以影响周围人的行为,他们开始发展信任感。但是,使他们可以识别母亲,当与她分开时宝宝仍然不会抗议

03
清晰的”依恋(6-8个月至18个月-2岁)
这一阶段,宝宝对熟悉照料者的依恋很明显,还会表现出分离焦虑(Separation anxiety),也就是当他们开始依赖的成人离开时会变得难过。除了抗议父母的离开,大一些的宝宝和学步期的宝宝还会努力刷自己的存在感。他们更愿意接近、跟随并爬到亲近的人身上。并且,他们把熟悉的人当作安全基地并能从中获得情感支持

04
交互关系的形成(18个月至2岁和以后)
这一阶段,语言的迅速发展使得宝宝能够理解妈妈的来去,以及预测她的返回。所以分离抗拒会下降。还会使用请求和劝说来改变妈妈的目的。这时,宝宝开始考虑妈妈的愿望、需要和情感,认识到妈妈的离开是暂时的,并不是抛弃他,妈妈是爱他的,并与之建立起双边的人际关系。研究表明,几乎所有的婴儿在1岁左右都能与抚养者形成某种依恋关系。 

 从婴孩时期形成安全型依恋荷兰学者Dymph Van den Boom等人的研究还发现,即便婴儿的天生气质偏向焦虑敏感易怒,母亲仍然可以通过高回应度高可及性(经常让他触碰得到)的养育过程对其造成影响。

如果母亲在婴儿出生的第一年,就在婴儿需要的时候对其表现出更多的注意与回应,那么从第二年开始,婴儿就会表现出自信心提高,安全感增加
 所以想要让宝宝形成安全型依恋,我们要注意 

1.要了解各个时期依恋的形成,注意与宝宝的互动,建立牢固的积极亲子依恋关系。

2.
“将心比心”可以促进儿童安全依恋的形成、言语及心理的发展。

3.充满感情的言语表达还是搂抱、亲吻等身体的接触都能很好地形成良好的依恋。

4。从半岁乃至一岁半,是宝宝形成巩固的亲子依恋关系的敏感期。尽量拓宽宝宝的接触面,让宝宝在陌生环境中经受“锻炼”和“考验”。

 依恋类型也不是完全固定的,有研究发现依恋会受到成年后的经历(主要是亲密关系经历)的影响,失败的感情创伤可能会让人从安全型转为不安全型。

 环境与基因时时刻刻影响着我们的、宝宝的成长与心理。关注身体健康的同时,还要关注宝宝和自己的心理健康,让我们一起变好,一起向着阳光生长。
0个字符 评论
按热度
评论 ( 5 )
忆陌往昔
2020年6月
举报 回复(1) 点赞(0)
谢谢分享

希望我的分享对你有帮助~

2020年6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