痛痛痛!比生孩子还要痛!乳房红肿,硬得像石头,乳汁堵得慌,高烧不退,浑身发冷,头晕乏力,苦不堪言,这些其实都是乳腺炎的信号!
由于乳腺炎的痛苦症状
1/4的妈妈竟然放弃母乳喂养!
众所周知,母乳喂养给宝宝带来终生的健康免疫基础,同时对产妇的身体恢复大有裨益,然而很多妈妈却因为种种原因,不得不放弃母乳喂养,其中最令人痛苦的原因就是——乳腺炎!
WHO建议,坚持纯母乳喂养6个月,而《中国母乳喂养影响因素调查报告》显示,中国婴儿 6 个月内纯母乳喂养率仅为 29.2%[1],远低于43% 的世界平均水平[2],其中高达1/4 的妈妈是因为出现乳房疼痛,排乳不畅,乳腺出现肿块、甚至寒战高烧等乳腺炎的痛苦症状,停止母乳喂养[3],而且乳腺炎复发率极高,产后6个月内40.5%的妈妈会遭遇复发,二胎/多胎复发率更是高达57%[4]。
不能承受之痛!到底是谁在捣乱?
开奶不及时、喂奶姿势不正确、乳汁排出不彻底,都会造成乳汁淤积,导致乳腺炎,发生于哺乳期的任何阶段,尤以产后3~4周最为常见,容易复发,甚至加重发展为乳腺脓肿。而从深层原因来看,乳腺炎是一种母乳微生态的失调,也就是乳腺菌群失衡引发的病变过程。
乳腺也是细菌的聚集地,百万亿的益生菌、有害菌和中性菌各司其职,共同参与构建维护乳房的微生态环境。但是从孕晚期开始,一直到哺乳期, 孕产妇胃肠道—乳腺通道正式打开,原本多样低浓度的乳腺微生态发生明显变化,当致病菌或有害菌占据优势,达到高浓度时,就破坏了原有健康的菌群平衡,诱发乳腺炎的发生。
很多妈妈因为经验不足,往往把早期乳腺炎与普通胀奶混淆,没有及时调理,结果症状迅速加重,不得不进行抗生素治疗,将有害菌和有益菌同时杀灭,导致乳腺炎更容易复发,无法进行母乳喂养。
不想经历!不想用药!请求有益菌增援平衡!
其实,乳腺炎是很容易预防的。既然乳腺炎是由于菌群失衡引起的,那么通过益生菌的迅速增援,制衡有害菌,达到菌群平衡,才是保持乳腺健康的重中之重。如何找到可以有力抗衡的有益菌呢?近十年来,科学家开始向母乳寻求支援!
发现:母乳中的乳腺守护者
源于母乳,助力母乳
母乳并不是无菌的,而是含有链球菌、双歧杆菌,以及益生菌唾液乳杆菌PS2等有益活性因子,它们共同作用,帮助构建亲子免疫力的强大纽带。研究发现,它们也在不断地与致病菌产生竞争性抑制,平衡着乳腺的微生态,起到积极的保护作用。
这些有益菌在孕晚期和哺乳期,通过营养摄入,通过胃肠道,随着身体循环,被大量释放到乳腺组织中,保护乳腺,降低乳腺炎发病率[5]。
聚焦:
每天摄取10亿唾液乳杆菌PS2
缓解哺乳胀痛、堵奶疼痛
乳腺炎的克星先锋
研究中发现,众多活性有益菌株中,唾液乳杆菌PS2的目标更为专一,它专注守护菌群平衡,可以有效预防乳腺炎,显著降低哺乳疼痛,乳腺炎的发生和复发风险。
两项发表在国际微生物会议中的临床试验数据表明,从孕晚期开始,持续至哺乳期内,每日持续摄入10亿唾液乳杆菌 PS2 ,患乳腺炎的风险可降低59%,哺乳期乳腺炎复发率降低56% 。
此外,持续摄入唾液乳杆菌 PS2 后,能够显著降低乳汁中的条件致病菌数,缓解乳腺炎的严重程度,痛感要大大轻于未服用益生菌的实验者,显著缓解了乳房疼痛、涨奶堵奶等症状,提升了妈妈愉悦的哺乳体验,让妈妈们拥有顺畅优质的母乳喂养时光。
益生菌的保驾护航,是希望坚持母乳喂养妈妈们的福音! 从孕晚期开始调整乳腺微生物环境,预防乳腺炎的发生,降低乳腺炎的严重程度,可以防患于未然,减痛于可耐。
在这里,小编给大家种草知名品牌爱他美旗下推出的这款益生菌产品——爱蕴美妈妈益生菌。采用安全方便的独立小包装,每一小包里均含有10亿个欧洲中国双专利益生菌ProPS2,调节母乳菌群微生态,降低母乳中有害菌群达到预防和缓解乳腺炎的效果,89%的哺乳期妈妈使用后表示,疼痛明显降低[6],而且这款妈妈益生菌0脂肪0负担,安全无负担。宝妈们速速行动起来,为优质母乳喂养早做准备!
预防乳腺炎
你还需要做到这些!
除了益生菌的外援加持,我们在日常生活中也要做好预防准备,早了解,少中招。
1.正确喂奶姿势:正确的姿势即妈妈宝宝都感到舒服,同时让宝宝正确衔乳,避免因错误姿势导致的乳头损伤,因痛无法喂奶,更容易导致乳汁淤积;
2.及时排空乳房:按需喂养,及时用吸奶器将乳汁排空,避免长时间胀奶,容易淤积,同时也会导致回奶;
3.均衡清淡饮食:特别是刚分娩的几天,不要吃过于油腻的肉汤,很容易堵塞乳腺,乳汁无法排出。荤素搭配,忌大鱼大肉,乳汁是靠宝宝吸出来的,不是肉养出来的。
4.宽松舒适穿着:不要穿紧身带钢圈的文胸,避免压迫乳腺,引发淤堵发炎。
小结
乳腺炎,预防重于治疗。做好日常生活和育儿知识的充分准备,再加上外援益生菌的健康辅助,相信每位妈妈都可以享受到愉悦幸福的母乳喂养时光!
转载 | 微医
参考文献
[1] 中国发展研究基金会.《中国母乳喂养影响因素调查报告》2019.2
[2] UNICEF. From the first hour of life: Making the case for improved infant and young child feeding everywhere[J]. New York: UNICEF, 2016.
[3] Patel, S.H., Vaidya, Y.H., Patel, R.J. et al. Culture independent assessment of human milk microbial community in lactational mastitis. Sci Rep 7, 7804 (2017).
[4] Tang L, Lee AH, Qiu L, Binns CW. Mastitis in Chinese breastfeeding mothers: a prospective cohort study. Breastfeed Med. 2014;9(1):35-38.
[5] Rodríguez J. M. (2014). The origin of human milk bacteria: is there a bacterial entero-mammary pathway during late pregnancy and lactation?. Advances in nutrition (Bethesda, Md.), 5(6), 779–784.
[6]数据来源于爱蕴美总部研究室,20年12月,27例孕期及哺乳期产品使用者,使用至少2周后的自我评估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