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你有给宝宝把便吗?”如果把这个问题抛向妈妈们,相信有接近半数的妈妈都会回复:有!有的甚至在月子里就开始把了。是的,虽然大家都秉持科学育儿的观念,但在一些传统育儿习惯上,有些妈妈还是会有所延续,尤其是把便,毕竟是流传了千年的“老妖”。
其实,要不要给宝宝把便,已经是争论了好久的话题了,有人说给宝宝把便,可以提早培养如厕习惯,让宝宝早早建立自主排便的意识;但也有人说给宝宝把便有风险,对宝宝的成长发育不好。就为把便一事,婆媳之间的口舌之争应该上演过不止一次两次了,婆婆坚持给孙子把便,可媳妇却不同意,宁愿冒着得罪婆婆的风险,也要坚持不把便原则。因为隔代育儿方式的不同,科学和传统总会频频发生碰撞。
对于这个问题,我们的网友也是各执一词:
不把派
把便派
给宝宝把便究竟有没有危害?
先来看看近几年来流传的关于把屎把尿危害的一些说法:
1、对宝宝的脊柱不好,容易影响脊柱发育;
2、容易引发痔疮和脱肛
3、过早进行强制性把便,可能会对婴儿的排便功能造成紊乱,比如尿频、尿急、尿失禁等
4、会影响宝宝的心理发育
那么国内的大腕医生们又是如何看待把便一事的呢?
把便到底有没有危害,争论还是存在的,不过目前也确实没有大量的证据证明上述所说的危害和把便有直接关系,但也不能排除就不存在这些风险。
虽然没有结论,但这并不意味着就提倡给宝宝把屎把尿。希望大家还是顺其自然,不要强迫宝宝进行这种行为。
至于大家认为的把屎把尿有助于帮宝宝建立自主排便的意识,也是不具备科学依据的。因为婴儿的尿道括约肌和肛门括约肌,大部分都要在3岁左右才完全发育成熟,这也是人为控制便尿的生理基础。过早把便对宝宝的排便意识并不能起到作用,所以建议家长还是等宝宝到达合适的年龄,再对他们进行排便训练吧!
什么时候进行训练排便最合适?
美国儿科学会(AAP)指出,大多数婴儿的排便意识一般会出现在18~24个月之间,也有一些婴儿可能直到两岁半才会出现这种意识,家长可以在宝宝出现这种意识后对其进行排便训练,但有个前提是必须得等他做好心理准备,要根据宝宝的行为反应来决定。
那家长可以通过哪些方式来判断宝宝已经准备好接受排便训练了呢?
1、宝宝对便盆表现出强烈的兴趣,很想去使用便盆;
2、宝宝想要自己去穿、脱衣服或者想要抓着大人的衣服去穿;
3、宝宝能够明白家长的一些简单指示并且能够去遵循
如果发现宝宝有了这些意识,那么家长就赶紧抓准时机,大胆放心的去训练宝宝吧!
如何对宝宝进行排便训练?
美国儿科学会(AAP)给出这样的建议:
(1)准备儿童坐便器。在准备训练宝宝排便前,先给他准备一个漂亮的儿童坐便器吧!
(2)帮助宝宝了解便意。如果宝宝不小心拉了或尿了,家长可以借助这个机会,帮宝宝建立对便意的认识。告诉他,刚才的不舒服,其实就是有便意的感觉,下次再有这种感觉出现时,就要及时告诉爸爸妈妈。然后带领他去寻找坐便器位置,告诉宝宝就在那里解决便便。
(3)用合适的词语向宝宝解释。家长要通过合适的词语向宝宝解释什么是大小便以及身体的部位,让宝宝能够更好的理解。
除了以上AAP给出的几条建议外,家长也可以通过给宝宝做榜样的方式来引导宝宝。宝宝的模仿能力都是很强的,家长可以借助这一点,让宝宝学习如何上厕所,从而学会整个过程。
训练宝宝排便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家长注意不要操之过急,别因为宝宝拉或尿到裤子里,就表现出不耐烦,你要做的是帮他们建立信心而不是去打击。
当宝宝成功便便后,家长也别忘了夸奖他几句,这样更有助于宝宝培养自主排便的好习惯,便盆将会成为他的“好朋友”哦!
最后再老生长谈一句:不管把便的危害是否真正存在,还是建议大家尽量以美国儿科学会所推崇的时间段来对宝宝进行排便训练哦!



















